“在國外注冊一個牌子,在國內生產,這在行內都是司空見慣,根本不足為奇。”12日,國內某原木家具制造商市場營銷部人士稱,套著“洋品牌”的國產貨利潤可觀,國內很多品牌都是這樣操作。
7月10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光,國內高端家具品牌達芬奇家居實為“國產洋品牌”,在專賣店要價30多萬的雙人床,在東莞代工工廠僅需3萬元左右。
“對于我司銷售的意大利品牌產品,如果發現不是原裝在意大利生產,并且原裝進口,我們一定按國家有關法規處理。”達芬奇家居仍然堅稱產品均是原裝進口,并將公開說明一切事宜。
早在2010年,達芬奇向中國證監會上海監管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進入上市輔導期。
暴利路線圖
通過貨運代理和報關行,就算是沒有出口資格的公司也可以做出口
迄今,達芬奇在聲明中只字也未提及另一主角 東莞長豐家具有限公司。央視引述東莞長豐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彭杰的話稱,從2006年開始東莞長豐便為達芬奇生產家具,并貼上卡布麗緹、好萊塢和瑞瓦等國際家具品牌商標,“每年的交易額在5000萬左右。”達芬奇公司為了掩蓋從長豐公司購進家具,專門設計了一整套流程,對雙方的交易過程嚴格保密,不但專門設定了專用電話、傳真,還同時指派專人進行溝通和聯絡。
據彭杰透露,他們把生產的家具交付給達芬奇公司之后,達芬奇公司將這些家具從深圳口岸出港,運往意大利,再從意大利運回上海,從上海報關進港回到國內。透過這種“二進二出”技巧,這些東莞產家具就有了全套的進口手續,成為達芬奇公司所說的100%意大利原裝、“國際超級品牌”家具。
對此,達芬奇方面僅表示,“我司銷售的意大利品牌家具,均在意大利生產,并且原裝進口至國內;包括Cappelletti(卡布麗緹)和Riva(瑞瓦)在內。”
7月11日,東莞市委宣傳部通報,“長豐家具有限公司至今尚未獲得出口木家具注冊登記的資格,也沒辦理過貨物進出口業務。”目前該工廠已經停產。
一家沒有出口資質的公司如何出口,成為這起騙局的幫兇?
從事進出口貿易多年的胡進告訴本報,通過貨運代理和報關行,就算是沒有出口資格的公司也可以做出口。但這樣操作成本大增,“在這邊訂貨柜、做報關以后,到了意大利還要按照 貨值和運費 的5%收取家具進口關稅,回流中國的時候也要收關稅,加上運費,這一來一回成本起碼增加個三四成。”
但上述家具制造商市場營銷人士指,一般來說,國產洋品牌對終端產品的定價都是出廠價的十幾倍,甚至是數十倍,在巨大的利潤驅動下,不少企業因此樂此不疲。
在達芬奇家具專賣店里面,這些標榜意大利原裝進口的家具標價竟高達數十萬元。而負責達芬奇家具進出口業務的上海久盛報關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7月11日向媒體表示,達芬奇家具一直都有中國產的貨物和國外進口的貨物。
“到國外再回到國內就屬于國外生產了,其實很多都是國產貨。”在上述家具營銷人士看來,中國消費群體對洋品牌有天生的情結,令國產洋品牌得以生存,達芬奇家具僅是一例而已。
達芬奇的“奇跡”
上海市工商局已對達芬奇總部、兩家分公司、3個展示廳以及兩個倉庫進行了緊急檢查
達芬奇的成立同樣充滿傳奇。2000年,潘東尼和莊秀華控股的達芬奇(香港)有限公司在中國成立達芬奇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正式進軍中國市場。
2010年,該公司采取整體變更方式組建達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核心業務是“國際知名高端家居品牌運營及連鎖經營”。短短十一年間,達芬奇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杭州、香港等地都開設近20家旗艦店和專賣店,代理銷售的家具有卡布麗緹、珍寶、好萊塢、阿瑪尼、范思哲、芬迪和蘭博基尼等多個“國際超級品牌”。
中國林業工業協會顧問張森林告訴本報,從全球林木資源分布來說,意大利本身并不是森林大國,當地的家具制造企業一般會從鄰近的德國和法國進口木材,再融合設計與制作,出口至全世界。
達芬奇方面還對其代理的意大利家具生產廠商作出詳細說明。
事實上,這也并非達芬奇首次遭到質疑。此前2009年,曾有北京消費者在達芬奇專賣店購買價值200萬元的進口家具后發現家具存在異味和殘缺等問題。另據新加坡媒體報道,2009年創始人潘東尼之子被指借達芬奇公司名義騙取數萬美元商業投資而受到起訴。
中國已成為高端家具一個新興消費大國。2010年高端家具在中國實現40多億元銷售額。而據達芬奇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僅2007年一年,達芬奇在上海的營業額就高達1.5億元,占整個集團營業收入的70%。為此,達芬奇更在去年向中國證監會上海監管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進入上市輔導期。
目前,上海市工商局已對達芬奇的總部、兩家分公司、3個展示廳以及兩個倉庫進行了緊急檢查。由于涉嫌欺詐,達芬奇可能面臨上市無望。
(因采訪對象要求,胡進為化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