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電子商務過去兩年的瘋狂,離不開資本的推波助瀾。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2011年1-6月電子商務領域(包括B2C和B2B,不含網絡團購)已披露的投融資共有44起,其中風險投資42起,總額逾18.3億美元;2起IPO均發生在國內創業板,共募資8.37億元。
“去年年底,我們每天都在看項目,看了很多個電商項目。” 一位從事風投人士告訴記者。當時電商已經成為風投商的標配,誰沒有投電子商務,誰就將錯失下一顆矚目的新星。他告訴記者:“現在我們覺得,電商的投資機會已經不多,開始更多偏向無線互聯網。”
此輪電商的瘋狂圈錢始于凡客誠品2008年的融資。大部分電商公司的A輪融資主要集中在2009年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融資金額一般為2000萬元以內;第二輪融資的規模則達到2000萬至4000萬元左右;第三輪融資基本上超過一億元。目前,包括鉆石小鳥、麥包包、樂淘、瑪薩瑪索和敦煌網等在內的40多家電商公司都獲得金額不等的二輪、或者三輪投資。
但隨著美國資本市場的跌宕起伏,今年4月爆發了中國概念股誠信危機,再加上此后美國債務危機引發全球股市暴跌,赴美上市的窗口正在趨緊,電子商務的融資環境也在惡化。
“公共市場的動蕩對投資人的心態有一些影響,比如,做條款邀約的時候,會更加猶豫。對于估值,也會更加保守。”易凱資本CEO王冉認為,與六個月前相比,中國電子商務領域已經變得更加理性。
據了解,過去兩年,風投們在投資電子商務公司時主要針對其銷售額、市場排名,團隊運營能力和行業空間等因素進行考量。“融資過程中,各家情況會有差異,沒有具體的計算比例。但是,根據現狀來看,如果公司今年預計營業收入將超過1億元,今年上半年投資時,就有望獲得1.5億元規模的投資;如果預計明年收入將突破5億元,今年下半年或將融到5000-8000萬不等規模的投資。”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
“對于電商而言,年營業收入1億、5億或者10億元,都是不同的門檻。” 該人士告訴記者,每突破一個瓶頸,后期需要撬動市場的資金杠桿相對減少。
但是,與之前的瘋狂相比,電商和投資者們都意識到,不是所有的領域都適合電子商務。一位不愿具名的B2C公司CEO告訴記者:“其實,電子商務領域的發展機會并沒有像想象的那么大。”
過去一年,除了3C、服裝和鞋類等領域外,在不同細分市場都興起電商公司,包括酒類、食品、裝修建材等。“但是,有些領域,它的退換貨成本過高、資金壓貨現象嚴重,并不適合都做B2C電商。”該人士說道。
啟明創投董事總經理童士豪表示:“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已經超過50家。當新的企業來上市時,美國投資者會比較一下手中的互聯網企業股票,如果新的企業不能撼動或者不能代替,即使你做得再好,美國投資者也根本不會理會。”換言之,池中的水容量是有限的,當有更多容器來分搶時,爭搶的難度也會增大。
記者了解到,目前電商的融資難度已經大增。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對于想要融資的企業,他們都會盡量在今年中完成。到今年年底,恐怕就很難了。”而對于尚未取得第三輪融資的企業而言,他們的發展將舉步維艱。
新攪局者
對于泡沫的來臨,各家電商們心態不同,有人期盼、有人緊張、也有人積極尋找新的思路和發展方式。
最值得關注的是,新浪、騰訊等在大型互聯網公司的攪局。騰訊高級副總裁吳霄光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我們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幫助電商不僅僅依靠搜索獲得流量,也能從社交網絡領域獲取更有效得流量。”
社交網站是騰訊的強處。據了解,若單純按照曝光量計算,QQ每天的曝光量超過300億,騰訊網所有網頁流量加起來超過80億,無線互聯網的流量是150億左右。其外,SNS的流量大概在30億。如果將其流量充分利用到電子商務領域,其體量和規模不可小覷。
吳霄光表示:“我們注意到,原先互聯網公司是強者恒強的現象,后來者很難打破先發者的壟斷優勢。但是,在電子商務領域,整個產業鏈非常不一樣。淘寶雖然仍然占據強大優勢,但是,不能阻擋獨特體驗的垂直B2C的興起。”
據了解,騰訊網正計劃從三方面來推進電子商務領域的發展。第一是,在今年第四季度推出一個新的B2C商城,與目前很多大的B2C合作,提供一站式的電商平臺;第二是,提供一個更開放的模塊,提高整個電商的轉化率;第三是,通過無線流量的開放,加強與電商們的合作。
此外,在一周前舉辦的2011年互聯網大會上,新浪CEO曹國偉表示,新浪將在不太依賴物流的“輕電子商務”如虛擬物品銷售等方面可能做出嘗試。目前,新浪已經和京東商城結成“戰略合作伙伴”,推出可直接點擊購物的企業版微博。今年3月,新浪宣布斥資6600萬美元購入麥考林19%的股份。
對于已經占據優勢地位的B2C公司而言,他們則期待泡沫的盡快破滅。樂淘網CEO畢勝對記者表示:“我們希望泡沫盡早破滅,只有這樣市場才能進入穩定、健康的發展。”目前,樂淘網處在中國鞋類B2C領域第一陣營,但受制于營銷成本的高漲,以及人才、市場“燒錢戰”的困擾,公司需要不斷挖掘開拓新的市場機會,包括無線互聯網、前店后廠等經營模式。
泡沫的盡早破滅,將使得一批潛在的競爭者盡早被市場淘汰,營銷成本也不會隨著新進者的哄抬而快速增長。在市場穩定狀態下,在市場上處于優勢地位的企業才能夠加深產品和服務品質的改良和發展。
而對于還在融資不足、拼命往前沖的電商企業來說,他們的日子是最艱難的。童士豪表示:“融到資的公司,已經開始準備過冬。但是,還沒有融到C輪投資的公司就比較辛苦。雖然,一些敢賭的CEO還繼續以規模擴展為主,但是,更多的公司會盡量注意到現金流的持平。而且,說實話,投資者也會對C輪融資比較謹慎。”
換言之,與過去兩年“賠本賺吆喝”、“規模為王”、“以速度獲資本”的時代相比,中國電商們現在更加趨于理性、謹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