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勾兌”屬正常,但原料須明示
至于為何要采取“勾兌”,味千拉面的解釋為,公司目前在國內有近600家門店,每天共售出約17萬份拉面,如果在每家餐廳現場熬制湯料的話,既不能保證供應,也不能確保品質的統一可控。
快餐連鎖業的迅速發展離不開現代化的食品生產工業,相比現熬,濃縮湯料容量更小,便于運輸,由于蒸發掉了大部分水分,能更好地防止微生物繁殖進而保證品質。當初日本第一家味千拉面開店時,就曾采用現熬骨湯的方式,但豬骨原湯濃重的氣味對周圍鄰居造成了困擾。而熬湯后的廢棄豬骨及油脂不但回收成本高,而且容易污染環境。
“用湯料勾兌骨湯,在餐飲業較普遍,勾兌不等于劣質。”上海市烹飪協會秘書長陳娟娟解釋,用傳統方式熬湯,時間長,成本高,在客流量大的店尤其是連鎖企業,很難操作。相比之下,勾兌即調即用,在中心工廠制作統一原料,只要操作規范,更容易做到標準化。
陳娟娟認為,勾兌屬于正常的食品操作工藝,但前提是須從有合格資質的正規廠家采購原料,包括添加劑在內的各種成分都須經過嚴格的質量檢驗,并做出明顯標注和公示。只要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就對人體無害。
食品創新工藝不能被“誤傷”
業界專家指出,此類事件的實質問題是標準化工藝與消費者預期之間的錯位,顛覆了消費者的傳統消費觀念。許多人看到“勾兌”等字眼,往往不假思索認為“有害”。其實,這僅僅是一種“凡是傳統的就是好的”的潛意識,是對現代餐飲行業的一種誤解。
“標準化和規模化是現代餐飲連鎖企業的發展趨勢,消費者對‘現做現賣’的追求更多的是對記憶中味道的留戀。事實上,采用中央廚房的加工方式既可以保障口味,也可以保障其安全性。”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郭順堂認為。
因此,有關專家特別提醒,濫用食品添加劑害人不淺,令人深惡痛絕,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把食品行業的一切加工技術都妖魔化。只要它對人體是安全的,做成粉劑、濃縮液,吃時“勾兌”一下又何妨?大家一談“勾兌”即色變即痛斥,這不是什么好現象,可能傷害食品行業的創新動力,最終影響的還是消費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