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柴油供應渠道應拓寬
為何“柴油荒”年年上演,屢防不止?
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表示,2010年冬季我國出現“柴油荒”原因在于需求端異常,各地節能減排拉閘限電帶來柴油發電需求激增,造成供需失衡。而今年“柴油荒”的出現主要在于供應端異常,主營煉廠集中檢修造成供應減少。
“增加柴油進口是補充國內資源缺口的重要渠道。”一位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系統之外的國營石油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在前一段時間,不少石油公司已經開始增加柴油進口,從開始操作到正式進入市場流通渠道需要10~20天。預計到11月上旬左右,國內柴油供應會逐步恢復正常,可緩解國內柴油緊張。
上述人士介紹,柴油進口多少要看兩個方面,一是是否有進口配額;二是進口是否盈利。我國成品油進口配額大多掌握在兩大集團手中,前一段時間,國際成品油價格低迷,而且今年下半年國內柴油進口實行零關稅,進口柴油理論上是盈利的。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理應多進口柴油以防備后期出現“柴油荒”。
對于民營油品企業而言,自身油品進口渠道不暢使得它們屢屢面臨斷供的尷尬。在近期舉行的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2011年年會上,大多數民營石油企業代表呼吁國家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原油、成品油進口資質,保證民營企業的油源,鼓勵市場競爭。
記者調查了解到,兩大集團旗下部分成品油銷售公司對民營加油站采取控制銷量,推高價格,甚至柴油和汽油捆綁銷售等銷售方式。其中,在汽柴油捆綁銷售中,企業的汽油報價要比市場上正常汽油報價高出100~200元/噸。
國內加油站價格監測網站油客網總經理邢瑞松表示,民營加油站頻繁出現油荒、斷供很大程度上與兩大集團的控銷策略有關。
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國營石油企業正在加大對民營煉廠的收購力度。這樣民營加油站的油源將更加吃緊,市場壟斷程度將進一步提升,民營加油站的生存環境堪憂。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