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洛杉磯時報援引了波士頓咨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到2015年,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元人民幣。中國或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
報告中有以下幾個要點值得注意:
(1)中國網絡消費者最喜愛到社交論壇網站查看產品介紹或推薦。
(2)去年,淘寶網的銷售額占中國整個網絡銷售額的79%,不僅如此,淘寶的銷售額比中國前五大門面零售商的銷售總額還要多。
(3)中國電子商務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配套的物流服務與質量:在受訪的4000多網民中,45%稱他們擔心自己購買的貨品會在運輸的過程中被調包成假貨。
(4)中國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一個原因是人們收入的增加及網民對網購的日益了解,另一個原因是門面零售商數量有限,目前僅有260座城市擁有大型門面零售店。
波士頓咨詢公司的研究結果無論對阿里巴巴或騰訊這些直接與網購相關的網站,還是對百度(BIDU)這樣通過廣告而間接獲益的公司來說,都是一個利好消息。不僅如此,那些已經上市或擬在未來幾個月上市的中國新一代電子商務公司,譬如京東商城、凡客誠品、當當網(DANG)和麥考林(MCOX)等也將在這場盛宴中分一杯羹。
但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行業背后也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風險,那就是波士頓咨詢公司提到的物流服務能否跟得上,中國目前尚不完善的物流服務有可能大幅度降低網民對網購的滿意度。
近年中國的物流公司像雨后春筍般涌現出口,這跟今天美國的物流服務僅為幾家大公司所壟斷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即便在1995年科技泡沫剛成形的時候,美國的物流服務系統也與中國今天的情況截然不同。
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有五家全國性的物流服務公司。當你建立一家網店時,你的最大擔憂是如何把你的網店向市場推廣,如何吸引客戶光臨你的網店,如何讓他們有足夠的信任來購買你的產品,沒有多少人會特別擔心如何把訂單上的貨物成功地送到客戶手中。人們都習慣性地認為聯邦快遞或UPS將會完好無損地把產品交到客戶的手中。事實上,這些公司也做到了。
不過,物流服務并不是簡單地把物品交給聯邦快遞或UPS,讓他們寄送出去。上世紀90年代末期,許多美國科技公司就在物流上栽了跟頭。例如曾經夢想成為全國性網絡超市的WebVan,就因為需要花高昂的費用建造倉庫或具有冷藏功能的配發中心及運輸車隊而陷入財政困境。對于WebVan而言,吸引客戶不難,難的是他們無法讓客戶提升他們的平均消費,從而導致WebVan等公司最終無法承受高昂的物流費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