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行業公開的秘密正被揭開。
自從2011年2月北京市實行房產限購政策以來,所謂通過花錢就可以辦理購房資格的舞弊通道就有傳聞,而隨著中央有關部門和北京市住建委的摸底調查,這個舞弊問題漸漸浮出水面,并將被嚴辦。
一位接近北京市住建委的人士透露,北京住建委正在全面盤查、整頓購房資格舞弊的問題。半個多月前,“北京住建委某部門相關負責人被雙規。”紀委監察部門就此順藤摸瓜摸底部分樓盤購房資質造假的情況。
上述接近北京市住建委的人士透露,“一查了不得,購房資格作假規避限購令的情況十分普遍。”而在購房資格作假的背后是一連串的利益鏈。 “牽扯到住建委、開發商、房地產銷售中介以及專門偽造購房資格的人,非常復雜。”
藍德咨詢總裁宋延慶介紹,“北京并非是個例,其它實施限購的城市也普遍存在。”“堵并非是解決市場購房資質造假的根本途徑”,限購政策是違背市場規律的,這就決定了其必然有尋租空間,解決此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堵,而是疏,即放開限購政策。
風向已變
4月8日前后,某中介公司通州梨園店接到了總公司通知:對外一律不得承諾可以辦理購房資格,具體政策“五一”以后說明。
這家門店的一位總監職位的男士對記者稱,此前都是可以辦理的,但是最近收到了消息,北京市住建委開始徹查購房資格舞弊的問題,上面讓“收手”。
這位男士說,這次北京住建委是動真格的,將通州、朝陽等地區負責房屋購房資格審核的人都進行了對調,以進行檢查,對實行限購政策以后的交易卷宗都進行調查,查出來舞弊的,將追究有關責任人責任。
二手中介公司對于辦理北京購房資格證事情變得謹慎,而新盤開發商方面的情況亦然。
上述接近北京市住建委的人士透露,北京住建委已內部要求北京各個樓盤以及開發商先自查,再抽查,對于存在購房資格作假的項目,開發商需要提交相關資料,解釋說明。后續的責任追究和處罰機制也非常關鍵,“鑒于購房資質作假牽扯面太廣,已形成購房的合同已經備案,無法退回,預計后續的處理只能是 抹平 。”
通州是此次北京住建委盤查購房資格作假的重災區。
“紀委監察部門在北京抽查了部分樓盤,其中,被抽查的通州幾個樓盤當中,假購房資格占比將近一半,某樓盤甚至高達三分之二。”上述接近北京市住建委的人士透露,此次摸底調查北京房屋限購政策執行問題的不僅是北京市住建委,還有來自中央層面的部委。
記者獲悉,K2地產集團在通州開發的“K2·百合灣”項目是上述來自中央層面部委摸底抽查的樓盤之一。
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數據顯示,3月份,K2·百合灣單月銷售156套,位列通州樓盤銷售排行榜第一位。
4月10日,記者來到“K2·百合灣”的售樓處調查時,卻發現現場訪客很多,絲毫沒有異象。
記者以購房者的身份詢問沒有購房資質能否買房時,該樓盤的置業顧問說,“2011年底還可以,現在辦起來比較麻煩。”
不過,在記者明確買房意向,該銷售員改口稱,“如果確定要房的話,先繳納定金,可以幫忙問問,但能不能辦成還不一定。”
記者又先后以購房者身份走訪了“華業東方玫瑰”、“億城西山公館”、“京貿國際城”等數個北京新盤在售項目,均得到了可以辦理購房資格的說法,只是開發商銷售人員異口同聲表示:“當下辦不了,需要等幾天”。
上述“K2·百合灣”的銷售人員表示,目前北京辦理購房資格證風向已經變了,上面查得嚴,辦理公司也不能保證最后都能過。
每年至少4000萬
根據北京市2011年2月17日發布的房屋限購政策,非北京戶籍人士需要具備在北京連續5年繳納社保或納稅記錄的證明。因此,戶籍、居住證、5年的社保證明或納稅證明,是決定購房者資格的關鍵。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民間已發揮其智慧,全部破解,”上述中介公司通州梨園店人士介紹,“無論是本市居民想買兩套以上的住房,或者沒有購房資質的外地人在北京市區購買房產,均沒有問題。”
一般來說,購房資格審查需要走如下程序;提交資料-錄入-審核-網簽-過戶。
首先,購房者需要向開發商或者中介機構提高客戶資料,其中包括家庭身份證、結婚照、戶籍證明以及具備購房資格的居住證、社保證明等;然后,開發商或者中介機構再審核后,把客戶的資料錄入北京市住建委網簽系統中去,經過5個工作日,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簽系統會自動審核、篩選,不符合購房資質的將無法完成網簽,符合條件將完成網簽。
上述中介人士解釋,限制購房者的關鍵環節是審核,也是辦理購房資質的公司突破點。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