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大規模”的電商價格戰上演,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當當、亞馬遜等國內大型電商平臺悉數卷入,“擊穿全網底價”、“0利潤”、“消費299返618”等令消費者心動的口號充斥于各種廣告媒介。《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中卻發現,低價并不意味著實惠,包括消費者在內,電商企業自身和員工、生產廠商、代理商的整個供應鏈利益各方均受到不利影響,并對線下實體店形成巨大沖擊。
電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從今年4月開始,以蘇寧易購為代表,率先在行業內掀起價格風暴,以“擊穿全網底價”的力度取得了矚目的銷售結果。國美、當當、亞馬遜、京東等相繼參戰,“天天低價”已成為各電商企業共同的招牌。在京東、卓越、當當相繼開放第三方平臺之后,天貓電器商城頻頻拋出億元補貼商家進行促銷,活動時間也由5月持續到8月,被業界視為是大手筆阻擊京東商城。由京東商城店慶引發的電商“6月效應”、騰訊的加入使得這場價格戰進一步升級。
各電商企業本不愿犧牲利潤搞降價促銷,將自身核心價值淪為單純低價。然而忠誠度低、誰價低買誰的網購消費特點,促使電商企業使出“以低價換取市場份額,死拼到‘壟斷’獲取定價權”的策略。
然而,這場價格戰的效果卻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電商企業及其員工自身利益受損嚴重。“資金鏈斷了”、“巨額虧損”、“裁員”等,已成為近來業界頻頻形容電商的詞語。
隨著電商企業的發展壯大,一些電商企業為了與廠商建立長遠合作關系,選擇納入廠商的價格體系之內,為了低價吸引消費者只得自掏腰包,例如京東商城在與實體店售價相同的情況下,通過返還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京券”吸引消費者。而1號店等幾家新興電商平臺更是被傳以低于進價的價格進行銷售,以試圖擴大市場份額。
面對低價吸引來的巨大訂單,加班加點已成為電商員工的家常便飯,一些員工直言“在天黑前下班已成為一種奢望”。一些電商企業為了迅速擴大市場份額,給員工施加不切實際的任務,完不成就大幅降薪。近日,某知名茶品電商幾近全員減薪的做法引發員工不滿,進行激烈抗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