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高端市場進軍
在擴規模、降成本、降價格的模式下,國內廠商擁有的利潤空間較為狹窄,因此國內廠商紛紛開始向高端手機市場“運動”。
憑借著親民的價格,國內手機廠商在規模上已經有所斬獲。
以中興和華為為代表。IDC報告顯示,中興已經是全球第四大手機廠商和全球第四大智能機廠商。華為也在前十之列。
“國產手機廠商追求規模是有原因的。由于無法走高價競爭策略,只能靠規模來降低成本。當手機銷售規模上去后,成本就被攤開。產品價格就能夠降下來。”張全稱。
他舉了一個例子。小米1代售價起初為1999元,外界猜測其成本為1800到1900,除去成本,一臺手機只掙幾十塊錢。但是當手機銷量上去后,每部手機的成本就迅速下跌。假如為一個手機開模需要500萬元,如果銷售500萬臺,則分攤到每個手機上的開模成本只有1塊錢。類似的,屏幕、內存、CPU、按鍵等都是采購規模越大越便宜。
“小米2代發布后,小米1代就迅速降價。因為規模已經上去了,分攤到每個手機的成本降低了,就有降價的空間。蘋果、三星的產品全球銷量很大,卻很少降價,可見最后的利潤有多高。”張全稱。
事實上,國產智能手機降價速度之快也是功能機時代所沒有的。在京東上,隨便一搜都能找到很多500元以下的智能機,而這些智能機很多都是去年才推出來的。以中興去年六月在國內推出的聯通版v880為例,這款千元智能機,單日銷量曾超過1萬臺,創下銷量神話。現在,在京東商城上,它的售價僅有299元。
這種模式下,利潤空間較為狹窄,因此國內廠商并不滿足于靠規模降成本進而求利潤的模式。
此前,中興、華為、聯想等都已推出了自己的高端智能機,希望能在高端市場上分一杯羹,中興甚至為此成立了新的品牌nubia來運營高端機。
“蘋果和三星兩家公司占據了高端市場的利潤,這不合理。”nubia產品經理倪飛表示,“我們和三星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的不同階段,三星份額有30%,搶到10%不難。”
倪飛稱,nubia的首款產品將不會再打價格戰。
此前,聯想集團、運營商業務總經理馮幸也表示,聯想將重返中高端手機市場,推出系列中高端產品,爭取更高的產品利潤率。
(文中陳念、張全為化名)
趨勢
蘋果、三星利潤開始下滑
99%對1%的“夸張”局面是否會繼續?
蘋果和三星的財報顯示,2012財年以來,蘋果每個季度的凈利潤都在下滑。而每當一款產品銷量不及預期時,無論是分析師還是蘋果公司,給出的理由總是新的產品將上市,消費者因觀望而推遲購買。
此前蘋果預計,公司本財季(2013財年第一財季)的毛利率將降至36%左右,創出4年多以來的最低水平。
“蘋果利潤下滑是正常現象。一方面競爭更加激烈。另一方面,蘋果的產品難有亮點,無法像之前那樣引領潮流。所以它也在布局全線產品線,產品更新速度加快。”艾瑞分析師王影稱。
相比蘋果,三星的態勢要好得多。最近的四個季度,其凈利潤等數據持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但這種高速增長在本季度將難以維續。三星高管近日表示,由于圣誕銷售季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將更為激烈,該公司第四季度的利潤可能低于第三季度。
王影認為,三星的成功之處還在于自己生產顯示屏、處理器等配件,在產業鏈上的話語權更大。“國內廠商如華為也在做自己的海思處理器,力爭在上下游產業鏈上提升地位。廠商間的差距在縮小,蘋果、三星兩家獨大的局面有可能改變,但這需要一個過程。而且,蘋果的毛利率就算下降也遠高于國產手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