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巴克創始人兼CEO霍華德·舒爾茨去年的新書《一路向前》中,他講述了自己力挽狂瀾挽救公司的故事。這是一家全球化消費品公司在新市場和新媒體時代突圍的經典案例,在中國,星巴克將在兩年后成為其全球第二大本土市場,2015年其門店數量將達到1,500家。這家連鎖企業如何確保快速擴張中的標準化,同時不失社區化?其新任中國區總裁王靜瑛接受了《財富》(中文版)的采訪做出解釋,虎嗅整理為“一網一鏈”。
一鏈。原文評論稱,公司直接控制了咖啡產地和烘培工廠的品質,而星巴克的新興競爭對手,比如麥當勞和唐恩都樂卻把這些業務流程外包了出去。今年,星巴克再次入選由Gartner評選的全球企業供應鏈25強名單。王靜瑛講述了個細節,
在供應鏈方面,公司每個星期會把4個倉庫的咖啡豆從5個區域的咖啡烘培廠運出,通過50個配送中心、多個供應商那里運往世界各地,需要運送85,000次。大多數門店每天至少有一次供貨,而獨特的難度在于天氣條件的變化會導致供貨的要求發生變化。比如潮濕的天氣意味著某一門店可能在中午前用完脫脂牛奶,一周的陰雨天氣,就意味著庫存會產生積壓。
一網。文章稱,星巴克的管理層決定不僅要建立自己的社區,建一支幾十人的管理隊伍,還要在各大社交網絡上建立自己的官方賬號,以充分和顧客互動。目前,在Facebook上公司已經收到了三千多萬條好評,而如果算上各城市的官網賬號,星巴克中國社交媒體的粉絲也已經超過130萬。在另一個專業問答網站Quora上,星巴克則在向用戶通過問答的形式透露門店的“隱藏”菜單,以試圖激起用戶的好奇心從而形成口口相傳的效應。
“幫助我們作出很多在推廣和產品創新方面的決策。”王靜瑛解釋道。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