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匹克、李寧等企業先后爆出業績預降的消息,諸多品牌門店紛紛關閉。
根據匹克體育日前發布的報告,截至9月30日,其在中國的授權經營零售網點為6739個,與去年年末相比減少1067個。匹克體育的訂貨情況也不容樂觀,2013年第二季度訂貨會訂單總額比上年同期下降20%至30%。
不僅是匹克體育。多家國產體育服裝企業均出現了零售網點減少、盈利下降等跡象。
今年上半年,李寧集團在新開248家店鋪的基礎上,關閉1200家低效門店,這一關店比例高達15%。[編注:今年8月,李寧公司(02331.HK)拉響了全年預虧的警報,令市場大感意外。若警報最終成為現實,這將是這家以昔日體操王子李寧為名的公司,自2004年6月香港掛牌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
另外,安踏體育今年以來門店總數也減少了110家。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告訴記者,隨著人工、租金成本上升以及產品同質化,國產體育品牌跑馬圈地、數量取勝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
在過去短短幾年時間里,國產體育品牌經歷了一個“爆炸式”的擴張過程。2008年北京奧運會給中國體育品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擴張契機。在此過程中,許多體育品牌在二、三線城市大量開設門店。2009年,李寧品牌的收入規模超過運動用品巨頭阿迪達斯,躍居中國體育用品市場第二名。
“由于在擴張過程當中不注重品牌特質的開發,導致了同質化競爭嚴重,現在過多的體育品牌門店扎堆,當中存在很多低效門店。”網絡營銷專家姜云鷺說。
根據今年李寧、安踏、特步、361度、匹克、動向六大體育服裝品牌發布的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六大品牌的總庫存達37.21億元,與去年底36.99億元的總庫存相比,只增不減。六大品牌中,雖然361度、動向的庫存有所下降,但匹克的庫存量仍不斷上漲,與去年底相比,上半年庫存已經漲至5.29億元,漲幅25.65%。
姜云鷺認為,體育品牌企業不僅面臨同行業的同質化競爭壓力,同時受到休閑服飾的市場擠壓。
此外,諸如耐克、阿迪等國際運動品牌正通過低價策略進軍二、三線市場,這也給國產體育品牌造成了壓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