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學會《2012美國開放門戶報告》十分有趣,它對在美留學的外籍學生以及赴海外求學的美國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
2011至2012學年,中國連續第三次蟬聯美國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在國際教育學會的統計中,中國大陸、臺灣及香港被作為獨立單元分別進行計算。此項調查以高等教育為主,其中并未體現中學在校生的情況。
2011至2012學年,在美國大學及學院注冊的海外留學生增加了5.7%,其中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上漲了23.1%,達到194,029人。
這一年,中國大陸留學生占到各國留學生的25%。印度排名第二,占比13.1%,之后是韓國,9.5%。進入前十名的其它亞洲留學生來源地還包括中國臺灣(第六名,占總數的3%)、日本(第七名,2.6%)、越南(第八名,2%)。
據國際教育學會估計,全美50個州登記的留學生人數達到了歷史最高點764,495人,共為美國經濟帶來227億美元的貢獻。其中超過60%的留學生都表示,其資金來源為個人收入或家庭供給。
粗略估算一下,假設所有學生的支出相等,那么占美國大學留學生總數29.5%的大中華區學生在2011學年的總支出應為66.9億美元。真是好大一筆開支啊!
此外,中國的“上游”市場——SAT、GMAT、托福等考前教育和私人英語培訓每年的學費收入已超過50億美元。而前往包括美國在內的英語國家求學是滋生以上市場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高等教育真是一個非常巨大而且增長迅速的產業。
如果拿各州作比較,加利福尼亞接待(及進帳)的留學生最多,共有102,789人,總消費達32億美元。紐約位列第二,學生超過82,000人,消費為25.8億美元。
回看一下十年前2002年的數據,當時印度是美國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地,領先中國。而加州和紐約一直都是海外學生的首選目的地。
十年來,南加州大學的留學生人數一直高居各校之首(2011-2012學年為9,269人,2002年為5,950人)。紐約大學通常不是第二就是第三,其它一貫排名靠前的學校還包括厄巴那伊利諾伊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渡大學、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長青藤聯盟唯一一所留學生人數經常躋身前二十名的學校是哈佛大學。
與此同時,赴海外留學的美國學生也呈現上升趨勢,但2008年的經濟危機讓增長曲線進入平臺期。歐洲歷來是美國學生海外留學的熱點,有54%的學生都前往歐洲學習。
中國接待的美國留學生總數在全球排名第五。2010至2011學年(這是現有的最新統計數據),美國在華留學生共有14,596人,相較于10年前增長了5倍。
調查還反映出一個有趣的現象,盡管赴美留學生的總量連年穩步增長,但仍超不過美國當地學生的整體增長。結果,留學生占學生總數的比例在過去十年中一直保持在3%至4%之間。
2011至2012學年,美國大學及學院共有在校生2,060萬名,10年前這一數字為1,590萬人。如果追溯更遠一點兒的歷史,1981至1982學年的學生總數為1,230萬人,1971至1981學年為850萬人。也就是說,增長十分顯著。
與人力資源專家對話發現,如今美國明顯面臨著大學畢業生過剩、受過正統技術培訓的青年短缺的現狀。白領崗位失業率居高不下,用人單位苦于找不到高級技工。二者脫節相當嚴重。
針對中國赴美留學生增長這一現象,不同的人會從不同的角度予以關注——或褒或貶。但總的來說,我覺得這是一則好消息。因為我們需要一切既具備語言能力、又會思考的年輕才俊來幫助我們探索未來。
只期盼這些年輕人在拿到大學文憑的同時,也能懂得這世界并不虧欠他們一個人生。成功需要努力,需要在逆境中崛起的能力,也需要守正不阿,但海外留學將為他們的人生帶來許多新的機遇。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