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與行業企業、資本及金融機構進行系列閉門會議,并在會議上達成戰略共識,計劃聯手建立智能物流骨干網絡——“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China Smart Logistic Network,簡稱CSN)”,內部被稱為“地網”。按照會議決定,項目由阿里巴巴集團牽頭,馬云擬擔任董事長,銀泰集團董事長沈國軍擬出任CEO。
據報道,該網絡能夠支撐日均300億(年均約10萬億)網絡零售額,讓全國任何一個地區做到24小時內送貨必達,目前該項目已經進入具體實施階段。CSN計劃目前已啟動公司設立及各核心關鍵網絡節點的選址工作,并已和多個省份展開接觸和交流。第一期投資額1000億人民幣。規劃中,CSN項目將由8個左右的核心節點、若干個關鍵節點和更多的城市重要節點組成。
此外,籌劃這一龐大物流網絡的企業還包括:產生中國快遞包裹總量半數以上的阿里巴巴集團及銀泰、復星、富春、四通一達、順豐,以及相關資本市場的領軍機構、銀行和金融機構。
阿里蟄伏兩年的物流計劃
早在兩年之前,阿里就提出“重塑支離破碎的物流”的構想。2011年1月9日,馬云就高調向外界宣布,阿里物流第一期將聯合合作伙伴投入200億到300億人民幣在倉儲領域,其中阿里巴巴出資100億元。中期以后,阿里巴巴期望與電子商務生態圈中的其他合作伙伴共同集資1000億元,發展物流體系。阿里巴巴物流戰略包括兩大核心:倉儲平臺和信息管理系統。依托兩大系統,馬云也曾豪言:“希望十年以后,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人們只要在網上下訂單,最多8小時貨物就能送到家,形成真正的農村都市化。”
2012年9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總參謀長曾鳴在阿里巴巴網商大會上表示,國內迅猛增長的網絡購物需求導致物流基礎設施滿負荷運行,目前該公司正就年內斥資1億美元收購若干物流公司的股份展開談判。此后,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已經同順豐等9家快遞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雖然兩年前就染指物流領域,但兩年來,阿里巴巴倉儲物流建設一直雷聲大雨點小。阿里巴巴倉儲物流建設,大多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缺乏實質性進展。100億投資倉儲物流的說法,更偏向于宣傳效應。
電商改寫了物流版圖?
此次阿里千億牽頭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或重塑中國快遞物流行業的生態圈。阿里、京東等電商做物流是更多的是基于未來幾年內,電子商務將產生巨量物流需求,現有的物流體系將無法支撐,需要一個更大規模、更高效率的社會化物流體系。
在2012年年初的物流戰略會上,馬云曾表示,“我們發現所有抱怨、投訴都來自物流。”阿里巴巴集團總參謀長曾鳴解釋說,“物流日益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瓶頸,物流服務水平遠不能達到消費者當下期望,并直接限制網購潛力的進一步釋放及互聯網經濟的進一步升級。”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啟動智能物流骨干網的建設,并不意味著阿里巴巴進軍物流快遞行業,物流網絡也并不是傳統物理意義上的物流基地。該智能物流骨干網將在繼續 完善物流信息系統的同時,依托城鎮化的推進,在全國范圍內建設物流倉儲基地網絡,并向所有的制造商、網商、快遞物流公司、第三方服務公司開放、與產業鏈中 的各個參與環節共同發展。
馬云在2011年阿里巴巴物流戰略發布會上也聲明不和快遞、物流企業搶生意。但電子商務的興盛,已經帶來中國物流業的二次變局,“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的啟動或將重塑物流速遞行業的生態圈與市場格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