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突圍
壓力之下,如今眾多光伏企業都已開始為自己在歐盟雙反之后尋找新出路。
常州天華新能源公司總裁謝瀟拓認為,對于歐盟雙反主要有三種應對方式,一是將銷售重點轉移到國內市場;二是將部分產能轉移到東南亞地區以此來規避;三則是開發南美、非洲、印度等新興市場,緩解庫存壓力。
謝向記者表示,按照“十二五”規劃,國內光伏市場有著美好前景——2015年安裝量將有21吉瓦,2020年將達到50吉瓦,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國和安裝國。“但問題是,在2011年國內光伏安裝取得了爆發式的增長,超過了3吉瓦以后,2012年的增速明顯減慢,還不一定能達到2011年的安裝量。照這樣下去,很難達到21吉瓦這個規劃。”
“補貼拖欠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積極性,這也導致光伏安裝市場的發展速度減慢。”江蘇一家光伏電站運營商對記者表示,自從2011年4月以來,絕大部分新安裝的電站運營商至今尚未拿到一分錢補貼,“很多都撐不住倒閉了。”
據記者了解,我國光伏上網電價補貼實施的是雙軌制,光伏發電由電網公司和國家財政部雙向補貼。光伏企業從電網公司領到等同于火電的電費后,另外再向發改委申請補貼,拿到發改委的批條后方能去財政部領錢。但這個程序時間漫長,很多企業不堪忍受。
上述安裝公司的人士表示,今年兩會期間就有相關企業的委員提出,希望將光伏補貼的雙軌制改成單軌制,這樣光伏電站運營商就可以只從電網公司一個單位領錢了,從而縮短補貼到賬時間。
“目前被拖欠光伏上網補貼至少有近百億元,這嚴重影響了國內安裝市場的發展,如今雙反臨近,國內市場再不快速啟動,對光伏企業們將是災難性的后果。”上述安裝公司人士稱。
國內最大的光伏系統開發商和獨立電力運營商天華陽光控股有限公司,2011年其投資建設了100兆瓦的光伏電站,而到了2012年這個數字達到了300兆瓦,其中國內市場占了一半。
其董事長蘇維利向記者表示,2013年公司計劃將在海外建設400~500兆瓦的光伏電站,如果國內投資環境健康的話,天華陽光也將在國內投資相同數量的電站。“我們要看兩會結束后國內的光伏電站投資環境是否能得到改善,否則投資會采取謹慎態度,重心仍將在海外市場。”
“與美國只對中國光伏電池雙反不一樣的是,歐盟對中國的硅片、電池和組件一律實行雙反,因此很多企業都開始考慮將部分產能遷往東南亞等國。”一位浙江光伏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分析,歐盟的雙反稅率會在30%左右,而把工廠遷往東南亞,即使成本要比國內貴上10%~15%之間,也還是較為合適的。
皮尤慈善信托基金會(PEW)清潔能源項目總監Phyllis Cuttino則對記者表示,因為產能過剩嚴重,中國光伏企業一方面必須進行整合重組,減少企業數量,另一方面應該重點開拓中東、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只有這樣,在暴風雨來臨時損失才能減到最小。【創業網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