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平:“十一五”繼續積極就業政策 在昨天舉行的全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表示,中國在“十一五”期間將繼續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用3年時間重點解決體制轉軌遺留下來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同時還將制定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的規范標準,加強分類指導,逐步建立規范的省級統籌制度。
田成平向來自全國各省勞動保障廳的負責人提出了明年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目標:全國將城鎮新增就業人員900萬,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00萬,其中“4050”等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00萬,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明年要選擇6至8個省份擴大做實個人賬戶試點;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覆蓋人數要分別達到1.85億、 1.07 億、1.5 億、9000 萬和5300萬。
每年提供1000多萬崗位成績顯著
2005年,全國就業和再就業工作走勢平穩。截至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崗位935萬個,達到全年目標任務(900萬)的104%,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75萬人,達到全年目標任務(500萬人)的95%,其中幫助“4050”人員再就業110萬人,達到全年目標任務(100萬人)的110%。三季度末,全國共有城鎮登記失業人員83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2%,與上年底持平。
田成平還透露,截止到11月底,國有企業實有下崗職工76萬人,比上年底減少77萬人;勞動保障部會同有關部門審核批復了71戶中央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的總體方案和實施方案,涉及3800多個單位,分流安置職工60萬人。
勞動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莫榮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雖然這兩年連續超額完成了新增就業崗位900萬的目標,但這并不意味著應該抬高明年的目標。“新增就業崗位900萬,再加上自然退出勞動力市場的人員,中國每年可以提供1000多萬個崗位,這已經是個不低的數字了。”莫榮說。
莫榮認為,明年勞動力市場所面臨的結構性矛盾將遠大于總量矛盾,大學生、農民工、婦女、復轉軍人等就業的問題將更加突出,因為他們的就業訴求比下崗職工更高,同時,這幾年改革后剩下的下崗職工雖然數目減少了,但基本上都屬于就業最困難的群體,政府所面臨的問題將更加復雜。
發展第三產業以“一”當千萬
莫榮看來,目前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是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之一:第三產業的就業率每增加1個百分點,就可以增加1000萬個就業崗位。“目前我國第三產業的就業率是29.3%,還是偏低的。”
昨天,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的結果顯示,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由31.9%上升到40.7%,提高8.8個百分點。 盡管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楊宜勇表示,2004年GDP的修正對當年就業數據的影響不大,但發展服務業對就業的促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應該從產業政策、金融政策等多方面來支持第三產業的發展,同時,社會保障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第三產業的特點是用人量大,所以這類企業也應該享受政府的社保優惠或者是補貼。”莫榮說。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21—52132511(上海)010—58685776(北京)020—34254460(廣州)0755—82416077(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