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崇拜褪色 “十一五”全國經濟版圖雛形初現
隨著各地的“兩會”相繼召開,地方“十一五”規劃綱要紛紛亮相,并將于近期分別通過。從已經公開的各地“十一五”規劃綱要以及“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來看,中西部地區紛紛調高經濟增長目標,而一些發達省(市、區)則把轉變生產方式、實現全面小康作為主要發展目標,經濟增長率已經被置于次席。
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發達省(市、區)的“十一五”經濟增長目標,與“十五”時期相比,維持不變或下調。同時,山東、河北、遼寧、天津等省(市、區)的“十一五”經濟增長目標,卻相對“十五”時期大為上調。
此外,包括中、西部省份的“十一五”時期規劃中的經濟增長指標,除比“十五”計劃大為調高外,也遠遠高出沿海發達省份。
有分析認為,“十一五”期間中西部與東南部省(市、區)的差距將會縮小。
發達地區擺脫GDP崇拜
自1980年深圳設經濟特區,1990年國務院宣布上海浦東開發、開放,以廣東為代表的珠三角、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經濟持續多年快速增長。而此次,上海、廣東卻沒有調高“十一五”期間的經濟增速。
2005年10月27日,廣東省委九屆七次全會提交的全省“十一五”規劃建議說明確定,“十一五”時期的全省生產總值(GDP)增速為9%,與“十五”時期相同。而上海市在1月15日市十二屆人大第四次會議上提交的“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報告確定的GDP增速為9%,比“十五”時期確定的9%—11%有所下調。
中國區域經濟協會副會長陳棟生指出,長三角、珠三角的經濟增速降低,主要是受水、電、土地資源約束的影響較大。環渤海經濟圈調高經濟增長預期,則在一定意義上受國家將環渤海經濟圈作為區域經濟戰略來推動,特別是將天津濱海新區作為國家戰略發展之一有一定關系。
但是廣東、上海調低經濟預定增速,卻是有所考慮的。
按照廣東省有關“十一五”規劃的建議說明,廣東人均生產總值至2010年要比2000年翻一番,即使考慮人口增長因素,“十一五”年均增長只要達到4.6%即可實現。
因此,廣東省有關“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指出,“確定9%以上的增長目標既積極穩妥,又綜合反映了各方面的要求,是科學客觀的。”“把增長目標定在9%以上,而不是10%以上,主要是考慮到我省的經濟總量基數已經較大,而且經濟外向度較高,易受國際不確定因素影響,應留有余地,并把主要精力放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等方面。”
上海市把“十一五”經濟增速調低,也有類似考慮。按照其“十一五”規劃的建議說明,“十一五”期間全市GDP年均增長9%以上。這個目標是“積極穩妥、留有余地的,體現了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要求,保持速度與質量、效益相統一,這有利于引導各方面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調整優化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上來。”
東西部差距“十一五”期間將縮小
本次各省、市、自治區“十一五”計劃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中西部地區和環渤海地區的增長目標,明顯比東部地區要快。
山東、河北、遼寧、天津的經濟發展速度分別確定為10%、11%、11%、12%,分別比“十五”時期確定的經濟增速分別調高1、3、2、2個百分點。中西部各省、市、自治區的“十一五”所定的增長目標,也相對“十五”時期有所調高。
不過,“十一五”上調經濟增長率最大的地區是西部。
按照已經公開的數字,四川、重慶、內蒙古、吉林等,對比“十五”計劃目標,“十一五”時期的增長目標上調不小。
比如,內蒙古“十五”時期的計劃增長數字是9%,“十一五”規劃的增長率則上調到13%以上(人均GDP),上調4個百分點。無論是實際增幅目標,還是上調幅度,都是目前全國最高的。
對此數字,曾專門到內蒙古調研的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專家常修澤指出,內蒙古的目標實現問題不大,主要是因為其基數很低,增長容易,其中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三地生產總值過去幾年增長都在28%以上。
內蒙古2004、2005年的經濟增長率都超過20%,是全國增長率最高的地區,“十五”期間(2001-2005年)年均增長16.7%,超過“十五”計劃增長目標7.7個百分點。
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何煉成指出,只要轉變了增長方式,國際國內大的背景條件不變,中西部有可能進入長達20多年的高速增長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