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五年中國GDP勁增84%
從2001年到2005年的“十五”期間,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經濟實力大幅增強。根據普查后調整的GDP數據,2005年我國GDP現價總值達到18萬億元人民幣,經濟實力有望超過英國而躋身世界四強。與“九五”末期的數據相比,五年來GDP累計增長了84%;按不變價計算,“十五”期間GDP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9.22%。與此同時,我國的人均GDP水平也由2000年的938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1703美元,國民經濟總體實力和人均水平都有了長足增長。
“十五”期間,我國經濟擺脫了20世紀90年代末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在加入WTO以及國內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的帶動下進入新的增長軌道。2002年,GDP增長率由上一年的8.3%一舉跳升到9.1%,從而啟動了建國后的第十個經濟增長周期。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市場化程度加深和宏觀調控技巧的改善,“十五”期間我國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2001年到2005年,GDP增長率分別為8.3%、9.1%、10.0%、10.1%和9.9%。按照有關方面的測算,“十五”期間,以標準差計算的經濟增長波動率為0.9,低于“六五”到“九五”期間的3.9、3.8、2.1、1.0。經濟增長高位平滑化的特征明顯,經濟增長質量明顯提高。
“十一五”規劃建議提出,2010年人均GDP要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礎上比2000年翻一番。據此測算,“十一五”期間每年GDP只要保持平均7%的增長就足夠了。但從潛在供給能力看,GDP在“十一五”期間仍有望實現8%到9%左右的增長。由于“十一五”規劃更強調的是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因此,可以預料,隨著新的發展戰略構想的逐步落實,我國經濟將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上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