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高鐵、滬杭磁懸浮雙雙正式獲批
備受社會關注的滬杭磁懸浮交通項目建議書和京滬高速鐵路項目建議書終于獲得了國務院的通過,長達十年之久的“高鐵”和“磁懸浮”之爭也終見分曉。相關方案的框架內容也逐漸浮出水面。
昨天,發改委同時發布兩個公告稱,滬杭磁懸浮交通項目已經正式開展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而京滬高速鐵路項目也將組建京滬高速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專門負責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2010年前磁懸浮通向杭州
昨天,發改委交通司相關官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目前滬杭磁懸浮交通項目剛剛立項,隨后將進行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論證,進行初步設計、開工報告等程序,還要咨詢機構的評估論證報告、建設、交通、環評、文保、水文、地質等多項報告、銀行融資等,以決定方案所最終采用的技術和總投資情況。而上海磁懸浮交通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磁浮公司”)已經被確定為工程的項目法人,負責項目的具體工作。
據記者了解,目前正在運行的上海磁懸浮,運營方就是上海磁浮公司,這家公司是由上海申通地鐵股份有限公司等上海的7家企業作為股東投資組建。而上海磁懸浮的軌道技術由德國西門子公司提供,列車由蒂森克虜伯提供。
浙江省發改委交通處的相關官員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目前,浙江方面還沒有拿到國家對該項目的正式書面批復,但如果進展順利,使用的技術依然會是上海磁懸浮所使用的德國技術,并將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召開之前投運,使浙江省能夠直接與上海世博園區、上海浦東機場連接。
根據浙江省上報的項目建議書,獲批的磁懸浮滬杭線全長約175公里,工程總概算約人民幣350億元。其中,浙江段正線全長約105公里,全線建設高架,并設有杭州東站和嘉興站。磁懸浮滬杭線車速定位為市郊區間線路,正常運行速度為450公里/小時,中心城區內最高正常運行速度不大于200公里/小時。列車遠期車輛按8節編組。
京滬高鐵計劃國產化
根據發改委的公告,京滬高速鐵路采用高速輪軌技術建設。全線按最高時速350公里、設計運行時速300公里,一次建成高速鐵路線路1320公里。
項目將組建京滬高速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專門負責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并積極探索市場化融資方式,吸納民間資本、法人資本及國外投資,構建多元投資主體,拓展多種投資渠道。
這項號稱僅次于三峽工程的京滬高速鐵路工程,據測算總造價將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每天至少可運送22萬名旅客,全線運行時間將縮短到5小時。
此前,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在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期間透露,在鐵路技術裝備方面,京滬高速鐵路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基礎上,采用國產化的技術裝備,打造中國品牌。
然而,目前高速列車的國產化程度并不樂觀。同濟大學交通工程學院城市軌道與鐵道工程系教授練松良告訴記者,雖然目前南車集團、北車集團等國內大企業已經開始與國外大公司聯合開發高速列車技術,但是時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車國產還不成熟,更不用說是京滬線所使用的最高時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車。
西門子公司的內部人士也向記者透露,雖然現在公司已經在向國內企業轉讓相關的技術,但從擁有技術到消化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