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城市競爭力排名北京第四
昨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了2006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并同時發布城市競爭力報告。調查顯示,城市競爭力前5強依次是香港、臺北、上海、北京、深圳;而對全球100個國家和地區競爭力比較顯示,美德日居前三位,中國內地排在34位;中國香港排在第11位。
百名專家參與報告撰寫
該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倪鵬飛博士牽頭。與往年不同,今年的系列報告中,兩岸四地城市競爭力專家首度攜手,南開、清華、北大、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和臺灣政治大學等著名高校,以及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專家參與報告撰寫。報告首次將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9個城市同時加入到研究體系中。
調查遍及全國200個城市,首次加入反映科技創新的結構指標。同時,將房地產市場相關狀況作為年度主題,認為樓市是中國城市的晴雨表;并同時將100個國家或地區的競爭力,同15個城市群競爭力進行了比較研究。
城市群港澳臺競爭力最強
對全國200個城市綜合競爭力的計量比較顯示,前20強依次是:香港、臺北、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高雄、澳門、新竹、基隆、杭州、寧波、蘇州、臺南、天津、廈門、大連、無錫、沈陽、青島。
從城市群看,競爭力由強到弱依次是港澳臺、東部沿海、中部、東北、西部;東部沿海五區域強弱依次為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海峽西岸、京津冀。
具體看,中國內地城市競爭力飛速提升。中國內地的中部、東北以及西部的部分城市競爭力提高迅速;東北、中西部龍頭武漢、沈陽、長沙、成都、重慶等城市綜合優勢開始發力;但中小城市與龍頭城市距離拉大。整體上,東西南北差距在擴大;而臺灣地區競爭力增長緩慢。
北京人才不及上海
城市競爭力報告對排名前60的城市進行8個分項的計量和分析。其中,人才本體競爭力中,北京第7位。
倪鵬飛博士解釋稱,雖然北京市在人才健康、人力財富指標領先,但在人才知識、技術、能力、觀念水平等分指標方面,卻落后于上海等城市。在產業本體競爭力中,由于北京服務業整體領先,在此項指標中列第一(關于8個分項排名,詳見圖表)。
全球排名中國香港第11
報告還對全球100個國家和地區競爭力進行了比較,進入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依次是: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荷蘭、愛爾蘭、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時;中國內地排在34位;中國香港排在第11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