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持續大幅增長 電改關鍵仍在價格
3月1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一份分析報告,預計今年夏季全國最大電力缺口將低于1000萬千瓦。而在剛剛過去的2005年,這一數字還在2000萬千瓦以上。發改委認為,包括上海在內的華東地區今年用電量預計增長12%,同比下降4個百分點
對于長三角電力市場來說,2006年或將成為一個拐點。在連續5年經歷電荒局面后,電力投資的持續大幅增長終于給長三角供電形勢帶來了轉機。
高峰時段依舊缺電
3月1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一份分析報告,預計今年夏季全國最大電力缺口將低于1000萬千瓦。而在剛剛過去的2005年,這一數字還在2000萬千瓦以上。發改委認為,包括上海在內的華東地區今年用電量預計增長12%,同比下降4個百分點?傮w而言,今年全國電力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不過缺電程度和缺電范圍將大大降低。
華東電網一直以來都是電荒凸顯的區域。以上海為例,作為華東地域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去年夏季上海統調最高用電負荷已經達到1668萬千瓦,高于同期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率9.9%。
據了解,2005年華東電網的電力缺口總計超過1000萬千瓦。但中國電聯統計信息部近日發布的分析報告顯示,2006年華東電網地區預計全網夏季高峰負荷缺口僅為400萬千瓦。報告同時顯示,夏季最大缺口將出現在第三季度,表現為高峰時段缺電。
電力投資持續增長
其實,早在2004年就有專家預測,至2006年我國電力供需矛盾將漸漸趨向緩和。華東電力試驗研究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國家加強了對高耗能產業的調控,今年全國對電力的需求已經放緩,而且電力建設具有一定周期性,因此全國電力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據統計,截至2005年底,全國發電裝機達到50841萬千瓦,同比增長14.9%。中國電聯統計信息部的分析報告也顯示,2005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增加了6602萬千瓦,新增裝機主要分布在華東、華北和南方等電力供需比較緊張的地區。
僅江蘇省2005年就增加裝機1400萬千瓦左右,而目前華東區域發電裝機容量已經突破1億千瓦,發電裝機增長率高達26.9%,大大高于14.3%的全國水平。這些因素都使得華東電力供需緊張形勢得到極大緩解。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同時指出,國家的電力建設總體應該維持在略有富余的狀態。國家“十一五”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孝信此前也曾表示,“不能完全根據國民經濟的起伏來規劃電力發展。因為國民經濟受各種因素影響,電力供應的偏緊偏松是正常的,配合好是很困難的,既不能大面積缺電,也不能發電小時數降低太多,要保證穩定、超前,在統一規劃指導下發展。”
中國電聯統計信息部的分析報告證實了這一點。報告指出,近兩年全國新增裝機還將保持每年7000萬千瓦的增速。到2010年,全國發電裝機總量可能超過7.5億千瓦。
此外,據江蘇的媒體報道,連云港田灣核電站一號機組也有望于4月初并網發電,按照規劃,屆時田灣核電站的電將并入華東電網統一調度使用。預計今年江蘇省仍將投資152億元建設堅強電網,以進一步緩解電荒。
繼續攻堅電價改革
對于華東電力市場,過去的三年非同尋常。一方面,作為中國電力市場試驗點的華東電力市場以自身發展證明了惟有改革才是電力工業的出路;另一方面,電價改革的話題自改革至今依然激蕩電力市場,昭示著電力體制改革仍需深化。
日前發布的《全國電力供需與經濟運行形勢分析預測報告》指出,必須堅持推進電價改革,現行的電價機制仍不盡合理,科學的電價體系沒有建立,電價結構也不盡合理,電價改革才是保證電力適度超前發展的關鍵。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此前也曾說過:“現行的電力價格存在非經濟因素,對于節電不利,例如,現在成本高的民用電價格反而最低,商業用電的電價又太高。”
中國電聯發布的分析報告認為,當前中電聯要大力推動并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盡快建立與發電環節競價相適應的上網電價形成機制,建立電煤價格、上網電價與銷售電價聯動的機制,建立鼓勵發展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電價激勵機制,建立促進電網健康發展的輸配電價機制,建立能夠反映資源稀缺和供求關系的銷售電價機制,充分發揮電價機制引導電力供需、合理配置資源的作用。
無疑,電力即將達到供需平衡的大背景正是進行電價改革的良機。
《國際金融報》 (2006年03月24日 第十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