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懸浮催化滬杭同城效應 滬杭兩地簽署深化協議
“如果說,在過去2000年中,杭州是因河而興、因湖而名;那么,在新世紀新階段,杭州將因線而強。”昨天,杭州市黨政代表團赴上海共商合作大計,省委常委、杭州市市委書記王國平說,“這個‘線’,就是滬杭磁懸浮。滬杭磁懸浮的開通,對于杭州這座城市的發展來說,其意義不亞于運河的開通和西湖的開發。”
昨天上午,上海、杭州兩地政府聯合簽署了《深化滬杭經濟合作與交流框架協議》。提出了下一步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的主要工作:“雙方要進一步加強有關滬杭磁懸浮交通項目建設的溝通與合作,積極促成早日開工建設,深入研究磁懸浮專線開通后在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新的合作形式。”
上海多了一個西湖,杭州多了一條黃浦江。滬杭兩地將真正形成“同城效應”。高速、便捷、大容量的客運通道,在滬杭兩地之間快速駁接、集散人流,將使滬杭兩地真正實現同城化,分屬不同空間的滬杭兩地將完全處在“同一時間”序列中。
滬杭兩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兩百里滬杭,一小時往返”,意味著乘坐磁懸浮從上海到杭州,可能比乘坐地鐵從上海南部到北部所需的時間還要短。
第一張牌:人居
磁懸浮將使“工作在上海,居住在杭州”成為現實,“鐘擺式遷徙”的生活和就業方式將在滬杭兩地之間變得十分普遍。
昨天,杭州市房產管理局長楊堅用了這樣的語言來描述“杭州人居”環境:“今年以來,杭州市有關部門采取了包括金融支持、降低房地產交易成本、完善公積金貸款和貼息辦法、外地人購房入戶等舉措。如今,杭州房地產市場正呈現住房需求依然旺盛、供求結構趨于合理、樓市價格基本趨穩、消費觀念更加健康、住宅文化更加突出等特點。”
“如今,地鐵建設正在有序進行,磁懸浮項目已獲得國務院批準,杭州正以越來越大的魅力吸引外界人士前來投資和居住。”記者注意到,楊局長推介“杭州人居”時,不僅用了“居住”,還用了“投資”的字語。
第二張牌:引資
昨天下午,2006年杭州—上海經濟合作項目推介會上,共有48個項目集中簽署了合作協議,簽約項目中,15個外資項目總投資3.72億美元;33個滬杭內資合作項目總投資近百億元。
會上,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三項鄭重承諾:一、杭州市出臺的招商引資政策,均適用于在滬企事業單位來杭投資項目;二、杭州市已開放及今后開放的所有投資領域,均向在滬企事業單位開放;三、上海來杭投資項目需要杭州市提供的服務,我們一定千方百計優先提供、盡量滿足。
第三張牌:構筑“三大樞紐”
杭州市提出要在基礎設施、制度、理念等方面主動與上海接軌,著力構筑交通、信息和旅游“三大樞紐”:
一是通過積極推進滬杭城際快速交通體系建設、實施滬杭快速軌道交通工程、滬杭高速擴建、滬杭高速公路第二通道、內河航運杭申線等工程,構筑滬浙乃至整個長三角南翼的交通樞紐;
二是充分利用杭州信息產業相對發達、與上海聯系更為緊密的優勢,大力推進網絡平臺建設和世博信息直通,向杭州和浙江省企業提供有關世博會籌建信息,引導企業參與世博,努力構建滬浙信息樞紐;
三是加強杭州與上海及長三角其他地區旅游業的聯動發展,延伸華東旅游線路,使杭州成為長三角南翼的旅游集散地,努力構建滬浙旅游休閑樞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