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務院批準,首屆中國中部貿易投資博覽會將于今年秋季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辦,期間將召開萬商西進大會,開展“萬商西進”系列專題活動。這是商務部等部門貫徹黨中央、國務院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推動外資和東部地區資本、技術、管理和市場網絡向中部梯度轉移和延伸的重要舉措。
“萬商西進”是中部的期待。中部地區作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能源原材料和制造業基地,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出于種種原因,中部地區逐漸淪為全國的“經濟凹地”。中部地區與東部地區人均GDP差距由1990年的1:1.7擴大到2005年的1:2.5。有專家預言,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未來中國區域經濟很可能出現“東部大冒尖、西部小冒尖、中部成塌陷”的格局。中部若塌陷,東西必失衡,中部若梗阻,東西必割裂。可以形象地說,中部是中國的“腰”,腰桿子必須挺直,正所謂“中原定,天下安”。
“萬商西進”也是東部的需要。在東部經濟不斷發展,各方面優勢不斷積聚和顯現的同時,經濟增長與資源、市場、環境的矛盾也日益凸現。如近年來,廣東省在資源、環境、勞動力、人才等方面的制約日趨明顯。據2005年末統計,廣東人口總數為9194萬人,已達到了可承載人口總量的85%,而且水資源與人口的分布極不協調,目前省里2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有10個城市水資源緊張。東部原有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因為勞動力價格上升、地價上漲及環境承載能力限制,亟需向外轉移,而臨近東部省市的中部各省恰巧能得地利之便。
中部具有吸納的條件。中部六省地處內陸腹地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產業基礎好、勞動力和資源價格較低。作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糧食產量占到全國總產量的40%左右;近年來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日益完善。截至2005年底,已建成公路65.9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有12978公里。在勞動力方面則更顯優勢,總人口3.6億,其中農村人口高達2.44億,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需要轉移。事實上,產業由東部向中部的轉移已經開始。
中部崛起聲聲急,“萬商西進”春潮涌。加快中部地區發展,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既要有中部的“自動”,東部的“拉動”,更要有國家的“啟動”。對政府而言,要導好向,搭好臺,改善物流設施和投資環境。首屆中博會的舉辦,就是為東部與中部企業對接合作搭建的一個好平臺。今后,有關部門要打造更多這樣的平臺,為中部對外開放構筑更多更好的通道。對企業而言,要選好點,唱好戲,充分利用好國家的“政策紅利”。從東部來說,要有寬闊視野,鼓勵和支持本土企業“走出去”獲得更大發展。從中部來說,要統籌規劃,打造迎接產業轉移的“洼地”,為外來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和創業環境。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部崛起必將展現出美好的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