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三屆中國西部“海博會”看臺資西移商機
9月溫江,流光溢彩。
這座本來美麗的川西名城,因為此次盛會的召開,更加引人注目。
歷史應該銘記這一時刻———2006年9月16日9時30分。第三屆中國西部海峽兩岸經濟科技合作交流暨食品醫藥博覽會開幕式在溫江花博國際會展中心一號館隆重開幕。
交流互動實現多贏
為期3天的海博會取得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就全國而言,多年來,在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海峽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已經結出豐碩的果實。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一個新的對臺經貿合作的寶貴機遇和良好環境正在逐步形成。通過“海博會”搭建的平臺,兩岸企業家進一步擴大交流,尋求合作商機。
就全省來看,第三屆“海博會”的舉辦,為四川乃至西部地區擴大對外開放提供了十分難得的機遇,為展示四川新形象搭建了新的平臺。
就全市來說,通過“海博會”這個平臺,成都與臺灣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擴大和深化,眾多臺商抓住時機,走進成都,尋找商機,投資興業,推動了全市經濟的大發展。
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內容最為豐富。通過產品博覽、投資環境及項目推介、專業論壇等形式,宣傳推介西部特別是四川成都的投資潛力和創業環境,推動海峽兩岸經濟科技合作交流向縱深發展。參會企業230余家,其中臺資企業70余家。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在16日的開幕式上,成都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現場簽訂18個項目的投資協議。通過前期工作,溫江區達成41個項目投資協議,協議引資68.3億元。
參展商品受到熱烈追捧。開幕當天,就實現協議成交額2.41億元、實際成交額85.6萬元。
溫江掀起投資熱潮。17日,海博會第二天,作為本屆海博會重要內容之一,溫州工業港投資說明會暨項目簽約儀式在溫江魚鳧國都溫泉酒店舉行,6個項目現場簽訂投資協議,協議引資11億元。據介紹,華銀(溫州)工業港是海博會招商載體———成都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的“園中園”,該園區是溫江區創新招商方式采用以企招商形式建設的,規劃占地1500畝。這種“園中園”模式是溫江的工作創新和理念創新,它一改過去單純的政府招商為企業招商,實現了由企業集群向產業集群轉變的質的飛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