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七環”串起河北六重鎮

《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二期報告》中,提出建設北京新七環,對此人們心存疑慮,這次是不是又開始攤大餅了?新七環的意義何在?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王東明確表示,建“大七環”不是“攤大餅”。
吳良鏞認為,得益于歷史傳承,河北省擁有多種多樣的傳統產業,有力地支撐了地方的經濟發展。這些傳統產業能否得以重新振興,如何拓展?已經成為新時期的新問題。建設新七環可以推動周邊城鎮發展,對于實現共同走向“區域城市”的愿望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為了實現共同走向“區域城市”,報告將北京規劃七環向外擴大到京冀交界處,自西南向東北依次連接涿州、固安、廊坊、香河、大廠、三河,直至平谷。將這些城鎮作為新城鎮發展點,調整產業結構,進一步緩解中心大團的發展壓力,加強與外圍城市的交通聯系,共同走向“區域城市”。
地產界人士介紹,隨著北京與廊坊交通條件的改善,北京與河北相連的三河市、香河、涿州等地已有近50萬北京人在此投資置業安家。業內人士預言,3年后在廊坊買房的人一半將是北京人。
地產市場的啟動為當地帶來了就業的機會,物業管理企業的機會,建材市場的機會,直接拉動地方經濟。
廊坊市距北京只有45公里、20分鐘的車程,離天津只有30分鐘的車程。北京市區的房價是廊坊房價的2倍以上,于是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北京市民選擇在廊坊安家。在廊坊可以大力發展教育產業、休閑娛樂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會展經濟等。如果北京有1/3的外遷企業到廊坊,廊坊市的人口可以增加50萬人,財政稅收可以翻兩番。
今年,從涿州到密云的“密涿線”已經開始施工,將把涿州、固安和廊坊市區連接起來。隨著北京七環的未來開工建設,交通條件的改善,北京普通老百姓因北京房價過高而逐步轉向河北的涿州、固安、香河、大廠、三河等地購房。
用七環拉動39個貧困縣
《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二期報告》披露,京津冀周邊有39個國家級貧困縣,其中,張家口市10個,承德市6個,滄州市6個,保定市4個,邯鄲市4個,石家莊市3個,邢臺市3個,衡水市2個,秦皇島市1個。它們全部分布在北京、天津的外圍,也就是說“發達的中心城市、落后的腹地”的局面已經出現。
為此,課題組提出,要通過與河北省在區域交通網絡建設方面的合作,使京津冀北地區擺脫這樣的局面。
區域發展協調度不高
事實上,京津冀地區在全國交通網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京津冀地區連接西北、東北、華北、華東,匯集了5個國家運輸通道,包括滿洲里-港澳大通道、進出關運輸通道、南北沿海運輸大通道、京滬運輸通道、西北北部出海運輸通道。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5年的數據計算,2004年京津冀地區全社會客、貨運量分別占全國的7.3%和8.9%,旅客周轉量為1286.3億人公里,占全國的7.9%;貨物周轉量1790億噸公里,占全國的22.7%,與長三角地區相當明顯高于珠三角地區。
交通基礎設施不足
目前交通基礎設施供應不足,不能滿足運輸需求。鐵路運輸能力嚴重不足,京廣、京山、大秦、豐沙大鐵路大多飽和,不僅造成大量貨物積壓,也提高了運輸成本。
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交通司和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的統計表明,2004年京津冀地區不少公路路線已經達到或超過設計能力。比如京石高速公路高峰路段日交通量達到94000輛/日,一些國道主干線的交通量也達到22000輛/日以上,京津冀地區運輸結構不盡合理,各種交通方式之間協調不足。
報告提出5點建議
為推動京津冀地區空間協調發展,報告建議開展政府間合作與非政府間協作,強化區域治理;建立“大濱海地區”概念,開展區域空間結構合作規劃;以戰略項目為突破口開展區域合作;加強規劃實施的探討與監督;以學術共識推進區域協調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