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強化京津冀核心城市輻射力
昨天,北京市發改委發布了《“十一五”時期功能區域發展規劃》。“十一五”期間,北京市將重點構建“兩大發展帶、四大城市功能區域、六大重點產業功能區”的區域經濟發展總體框架,將進一步增強自身作為京津冀都市圈核心城市的綜合輻射帶動能力。
四大城市功能區規劃
首都功能核心區
包括東城、西城、崇文、宣武4個區,未來5年內將建設成為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具有深厚傳統文化底蘊和古都風貌的現代國際城市的中心城區,第三產業比重力爭達到85%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以上。
依托金融街,大力發展金融保險業、信息咨詢業;依托天壇、地壇、雍和宮、國子監、大柵欄、琉璃廠等地區大力發展文化、旅游以及廣告創意產業;依托龍潭湖體育產業園區,大力發展體育休閑產業;依托東城區與西城區的教育和醫療資源,積極發展基礎教育和醫療衛生產業;依托王府井、西單、前門等著名商業街區,進一步改造提升傳統商貿流通業。
城市功能拓展區
包括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4個區,總體目標是形成世界一流的商務區、科技園區、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區、教育和體育中心區和文化“首善之區”。
城市功能拓展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預計“超過10%”,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的“二次創業”,加快CBD、奧林匹克中心區、中關村科技園區等城市重點功能區建設,加快專業園區、產業基地、創業園以及孵化器的建設,形成設施完善、環境優良、充滿活力的產業園區體系;完善產業規劃和政策,促進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體,生物醫藥、新材料、航空航天、環保產業等的共同發展,并且注重高新技術產業的錯位發展。
城市發展新區
包括通州、順義、大興、昌平、房山5個區和亦莊開發區,總體目標是初步形成經濟結構合理、城鎮功能基本完備、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健全、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發展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5%以上,到2010年,新城建設基本完成,市級中心鎮功能進一步完善,一般建制鎮主導產業突出,綜合實力增強,城鎮化水平達到70%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生態涵養發展區
包括門頭溝、平谷、懷柔、密云、延慶5個區縣,總體目標是構建以“綠色農業”、“生態工業”、“休閑旅游業”等為特色的生態經濟體系;到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達到7.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達到8.5%以上,旅游收入增長率逐年提升,都市型工業增加值增長率逐步提高。
生態涵養水平顯著提高,生態環境建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林木覆蓋率達到70%以上。
六大重點產業功能區規劃
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圍繞創建世界一流園區的目標,形成“一區多園多基地”的空間格局。
北京商務中心區:成為北京市發展高端服務業的引擎,中國與世界經濟聯系的重要結點。
奧林匹克中心區:發展成集文化、體育、會展、旅游、科技、商務于一體的現代體育文化中心區。
金融街:建設成為資金密集、市場完善、交易活躍、信息通暢、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首都國際化金融中心區。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成為首都新型工業化的示范區,首都現代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戰略基地,京津塘產業帶上的綜合產業新城。
順義臨空經濟區:發展以航空港為樞紐的國際交往中心區域和空港物流基地,以商貿、商務、等關聯產業為核心的服務業基地,以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為主的高度加工型制造業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