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簽署六千萬歐元合作協議
昨天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同歐盟對外關系和歐洲鄰國政策委員瓦爾德納在北京簽署了包括知識產權合作在內的總價值6265.5萬歐元的合作協議,這意味著中歐新伙伴合作協議談判序幕已正式拉開。從歐盟出資1085萬歐元與中方進行知識產權合作來看,如何在打擊盜版問題上達成一致,已成為談判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
瓦爾德納此次訪京,目的是啟動歐盟和中國關于新伙伴合作協議的談判,也是對1985年《中國與歐共體貿易和經濟合作協定》進行更新。去年11月雖然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已來華同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簽署了新的中歐貿易協定,但這只不過是中歐新伙伴合作協議的貿易部分。因為新協議還將為中歐間已經進行對話的22個方面提供一個全面的合作框架,其中包括:能源、環境、運輸、教育、科技、空間合作等重要方面。
作為歐盟對外事務的最高官員,瓦爾德納此次談判任務可謂艱巨。對此,瓦爾德納表示,政治、軍事等一些敏感問題上中歐如何達成一致將是談判成敗的關鍵,而促進中歐雙方在社會和經濟方面的改革將是合作的重點。新的合作協議將反映中歐伙伴關系的不斷擴大,并為今后雙邊關系的深化奠定基礎。
然而從昨天中歐方面簽署的協議來看,中歐專門簽署了知識產權保護合作項目,并且歐盟方面對此出資1085萬歐元。歐盟表示,這將對中國的立法、司法、行政和執法等機構提供技術援助,提高中國知識產權執法力度。由此看來,知識產權問題依然是中歐能否順利達成新伙伴合作協議的一個關鍵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