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均GDP破6000美元 達中上等國家平均水平 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昨天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06年北京市經濟發展情況。2006年,北京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達到了世界中上等國家的水平。
去年GDP增長12%
北京市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于秀琴介紹,經初步核算,全市去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2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
地方財政收入首次超千億元。全市完成地方財政收入(一般預算)1117.2億元,比上年增長21.5%。
全市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達到49505元(折合6210美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8%。于秀琴透露,世界中上等國家的人均GDP在3466-10725美元之間,北京的這個數字,應該屬于中上等國家的中間水平。據了解,北京已經是自改革開放以來,連續第八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
銷售機動車71.4萬輛
于秀琴介紹,北京市GDP的快速增長,最主要的原因是消費結構的快速升級。2006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275.2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增幅提高2.3個百分點。
2006年,全市銷售機動車71.4萬輛,比上年增長25.2%。其中,銷售新車39.1萬輛,增長5.1%;舊車32.3萬輛,增長62.8%。在2006年,全市的商品住宅消費額為1600億元。住房消費和汽油消費的快速增長,意味著百姓從以吃穿為主的消費向汽車、住房、通訊、文化娛樂方向的消費轉變。
于秀琴表示,北京經濟連續8年兩位數的增長,也與北京2008年召開奧運會這一因素有關系。她透露,北京舉辦奧運會的總成本支出不會超過雅典奧運會的成本支出。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78元,比上年增長13.2%,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12.2%,實際增幅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居住水平(人均住房使用面積)達到20.0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1平方米。
農民人均純收入8620元,增長9.7%,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8.7%,實際增幅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9.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2平方米。
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 為1.98%,比上年末下降0.13個百分點,低于計劃調控目標0.52個百分點。全市共安排19.1萬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 ,8.7萬名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
房地產投資增幅回落
2006年尤其是下半年以來,我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勢逐步放緩。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719.9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增幅低于上半年8個百分點。
房地產開發投資比重下降。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3371.5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所占比重為51%,同比下降2.9個百分點。
于秀琴介紹,北京從2004年起,房地產投資增幅開始下降。以新開工面積這一重要的指標為例,2004年全市該指標比2003年下降了11.1%,比2005年下降了2.9%,但在2006年的時候有所回升,雖然比2005年增長了7.2%,但比全國的增長幅度還是降低了10個百分點。
由于新開工面積的下降,直接導致了在2006年住房竣工面積下降了30%,使得住房的供給緊張。而另一方面卻是北京常住人口的快速增長,帶來對住房需求的增長。在1986年,北京常住人口是1020萬人,而到了2006年,超過了1500萬人,平均年人口增長率為27.7萬人。近三年,每年增加41.5萬人(在北京居住超過半年)。
多項措施遏制高房價
于秀琴表示,北京市政府已經采取了多種措施,來抑制不斷上漲的房價。2006年全市新開工面積增加了7.2%,而且政府陸續推出“雙限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隨著這些住房的陸續開工、上市,相信會給住房市場帶來積極的作用。市政府在2006年的土地供應量比2005年增長了49.7%,達到了1318公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