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除夕放假媒體增至14家 20萬網友齊聲贊成 “雖然國務院下發的《通知》規定除夕不放假,但對于絕大部分民眾,規定如同一紙空文。”四川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伍長康說,日前國務院《關于2007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下發了,從這份具有法律效力的《通知》內容看,春節的放假時間,仍然是正月初一至初七,和往年一樣,除夕不放假。“年年除夕都不在假期內,卻也沒有多少人真的在單位上班,這些都已經成了習慣。”伍長康說,節假日的安排,需要由國務院發《通知》,這應該是個很嚴肅的問題。然而,民眾任憑《通知》年年這樣去規定,卻絲毫不影響大家年年不按《通知》去執行。 “有一個尷尬的問題是,國家規定節假日上班應該拿3倍工資,而除夕值班堅守崗位者,按照現有的規定,卻不能享受節假日加班的工資待遇。”伍教授說,因為關于“除夕上班者是否工資加倍”的問題,目前國內尚沒有任何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對此有所限定。
王建軍:修改法定節假日 有前例
四川大學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研究中心主任王建軍告訴記者,根據1994年7月通過、并在1995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勞動法》規定,我國法定節假日包括: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3類。一般意義的法定節假日指元旦、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節和春節,全年共10天。“這是全國民眾集體放假的日子,新年放假1天;春節放假3天從大年初一至初三;五一和十一均為3天假期。 ”伍長康說,除此之外,公民還享受公休假日以及年休假。工休假日指職工工作滿一個工作周以后的休息時間,一般情況下安排在每個星期六和星期日。帶薪的年休假則一般由單位自行安排。
“《勞動法》依據《憲法》來立法,同時從包括國情、經濟、國民習慣等因素的全局考慮。”王建軍說。將除夕定為法定節假日就必須對現行法律有所修改,有先例嗎?“當然有!法律也會根據國情的合理性、國民的傳統進行調整。”王建軍介紹,此種改變在《勞動法》范圍已有先例。比如,《勞動法》頒發時規定:“職工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個小時”,這樣計算,每人每周有1天半的休息日。然而,同年2月17日,《國務院關于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對工時制度作了修改,規定為:“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因此,從1995年5月1日起,我國普遍實行每周工作5日、每日工作8小時的工時制度。
“其實,從中國國民的民俗和傳統來看,除夕放假比‘五一’、‘十一’更有必要。”王建軍建議,可以設立一個“春節黃金周”,在現有的放假基礎上,前后都再各延長2-4天。“我相信,這個‘黃金周’對經濟及旅游的拉動,決不遜于‘五一’、‘十一’。”王建軍說,法律會根據國情的變化“與時俱進”,因此她相信,將除夕定為法定節假日并非“一廂情愿”,“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除夕成為法定假期的提議肯定能得以實現。”
旅美律師:西方“除夕”肯定放假
“在西方,與除夕意義相等的平安夜是肯定要放假的!”在美國、加拿大學習并工作的川達律師事務所吳律師說,美國法定節假日共7天。除了新年和我國一樣外,他們在總統節、獨立日、勞工節等節日也會放假。其中,西方人最看重的圣誕節前夜——平安夜,則毫無懸念地要放假。“平安夜對于西方國家的人而言,就像除夕對于我們中國人。這一天,是肯定要和親友們一起過的,肯定要放假!”吳律師說。(記者 董馨 實習生 賀兮 廖鈺媛)
14家媒體共同關注
20余萬讀者放言 除夕比初一還重要
昨日,本報《11城聯動 呼吁除夕放假》報道再次迎來輿論高潮,全國各地媒體紛紛致電本報請求加盟,希望以眾之力了卻百姓心愿。截至昨晚7時,共有烏魯木齊《新疆都市報》蘭州《蘭州晨報》昆明《云南信息報》溫州《溫州商報》等九家新增媒體正式加入聯盟,共同呼吁:請將除夕列為法定假日!
與此同時,熱情的讀者幾乎打爆本報熱線,在網上,20多萬網友參加了調查、留下了評論。新浪網調查表顯示,98.72%的網友認為“應該放假”!
陣容強大14家媒體加盟
“喂,請問華西都市報嗎?你們有關除夕放假的報道很有意義,我們參加好嗎?”昨日上午開始,《蘭州晨報》《生活新報》等媒體紛紛撥打電話,表示對此次報道的極大興趣。有的說要做專題,有的說要互動,大家紛紛建言獻策,希望通過各大媒體的努力,了百姓心愿。中午12時,新加入的媒體已有四家。截至晚上7時,共有九家媒體加入聯盟。各種數據和稿件不斷地涌向本報信息中心匯總,同時,本報也將有關信息傳遞給聯盟媒體。
與此同時,社會各界朋友還要以實際行動來支持本報。北京一家專門做網上通訊系統的公司特地打來電話說,本報除夕的報道做的非常好,他們要贈送一個網絡交流系統給本報。
網上調查 20萬網友齊發聲
昨日,新浪網將與本報聯合呼吁除夕放假的新聞放在了顯眼的位置。除了讓網友發言外,網站還就本報設計的幾個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截至昨日晚上8點15分,有21837名網友接受了調查。其中21567名網友認為除夕應該放假,87人認為不該放假,其余187人認為無所謂。此外。針對問題“如果政府決定調整春節假期,您認為以下哪種方式更合理?”這個問題, 15297名網友認為除初一和初七外,另加除夕,共八天假期;3475人認為應該將初六初七的假期都挪到前面,即從年二十九到初五。 2730認為將初七的假期挪到前面,即從除夕到初六。
此外,有500多網友在網上留言對此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對除夕是否放假,網友們的態度仍然呈一邊倒,有網友說,雖然今年的除夕無望了,但是他們企盼明年除夕能放假。
讀者關心 本報熱線繼續火
昨日早晨8時開始,本報熱線熱線美眉和熱線QQ小企鵝100670008就進入忙碌的工作狀態,接待了難以計數的熱情讀者。QQ號為3550579xx的讀者說,“我舉雙手雙腳贊成初夕夜為法定節假日!”他說,其實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初夕夜是最重要的,比初一還要重要,這一天沒過好,就感覺整個年都沒過好。
QQ6359879xx遠在外地打工,一想到每年除夕不能回家,這位網友就特別難受:“這對于一個外地工作的人實在是太殘忍啦,倒飛機倒汽車,千里迢迢,跨過半個中國才到家,嗚嗚……”小企鵝一邊為客人擦去眼淚,一邊祝愿客人夢想成真。QQ4913756xx可是噙著淚水來訪的:“不管怎樣,感謝華西都市報說出我多年的心聲,太感人了”。
一位農民工朋友希望能在過年前兩天就放假,方便回家團年。如果單位不放假,他們根本不敢請假,他都三年沒有回去了,家里七十多歲的老母也就牽掛了三年!在鐵路部門工作的讀者說,他在鐵路上工作了幾十年,從來沒有過過除夕,他也希望能平平靜靜的過上好節日。
截至下午7時,共有近201名讀者打進熱線發表看法,提出建議。
網友聲音
新浪網友 IP:58.100.174.:全國政協委員蔡繼明建議取消現行的五一和十一黃金周,將其法定假日由原來的3天減為1天,分配給清明、端午 、中秋、除夕四個中國傳統節日,確定其為法定節日,并各放假1天。堅決支持!
手機用戶 139****0993:我是在外地讀書的大學生。我們家是一大家子一塊兒吃年夜飯的,三個家庭的主婦一起 在家煮,很溫馨,除夕那天不放假的話對于準備年夜飯是有點不方便。
新浪網友 IP:222.181.52.:我們都是中國人,應該尊重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家都在講洋文化侵害了中國文化,洋節搶占了中國傳統節日的風頭 ,我們自己并沒有注重發揚和挖掘她的潛在文化,還要等待何時才能將傳統節日列為法定節日.
新浪網友 dalaoban2007:我是醫生,過年初一到初七最少值班一天一夜,運氣不好就是兩天兩夜,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一次趕上初二和初六 都是我值班,為了回家,我把初六的班串到初一(因為和人換初二的班別人都不同意)。后來干脆一狠心,大年三 十晚上的夜班也值了。所以一直從大年三十的中午值班到初三的早晨,為的就是能初四到初七回家過年。所以對我來說,過年除夕前應該放假幾天,便于工作生活的安排。
新浪網友 dalaoban2007:除夕當然應該放假,因為年夜是最重要的,至于初六初七我認為倒可以取消休息,而五一是放一天假足矣。
新浪網友 IP:218.12.62.:我贊成除夕放假,老是有人叫“年味淡了,年輕人喜歡過西方節日了……”,自已都沒有重視還說什么呢!是自已都沒有把自己國家的文化當回事,如果說我們都很重視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還會沒有“年味”嗎?
網友 IP:221.224.9.在中國,除夕放假,既是民意,也是公理,無須論證!
網友 “長大了的奢望”:從不奢望用什么很好的物質去表達對家中長輩的尊敬,只求在幾千年的文化傳統當中,能有多幾天的時間去重溫兒時一起過年的氣氛。(記者 舒張惠 朱丹)
銳評論
給傳統文化一個歸宿
□高永峰
除夕應該放假的呼聲獲得幾乎一邊倒的各方響應,在意料之中。全國近20家媒體對除夕放假的強力呼吁,是一次挾倫理、民俗、文化、人性諸力量于一身的無風險“示威”。除夕入假期的呼聲久矣,為何仍沒有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除夕是對游子的一個回家邀約。在可能的情況下,大家都在心照不宣地采取一些變通之策。此番呼吁正好給變通之策一個“名份”的機會。公眾的熱情往往有一哄而上的趨勢,正如鐵道部宣布春運不漲價引發公眾對公路客運不漲價的期待一樣,倘若除夕入選公假,不排除會引發一輪公假擴大化的民間呼吁熱情。從某種程度來看,除夕只是一長串放假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骨牌。
除夕放假打的是親情牌、傳統文化牌,可借助建設和諧社會或春節文化憂思來發酵放大。同樣可打此牌的還有端午節,甚至重陽節。傳統節日公假化膨脹的擔憂應該是阻遏除夕晉級公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黃金周概念的提出和長假的設立,讓決策者見識了節日的強大經濟杠桿作用。現在回頭看,很難想象沒有黃金周刺激,中國的旅游業及其他服務業會是什么樣。不過,節日設立所帶來的文化導向的杠桿作用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還沒有有意識地用公假來引導全社會文化取向。在國民經濟獲得極大發展后,迫切需要從傳統文化中尋找民族發展的理性動力,以及重新確立文化層面的優越感和自信心,去年以來談論較多的“大國國民心態”的培養莫不與此有關。
公假多一天少一天,我們的精神世界大不一樣。除夕入選公假不應引起公假膨脹的焦慮。相比國外,我們的公假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以公假的形式給我們的傳統文化一個歸宿,讓公眾多一個放棄平日煩惱,回歸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精神之源的機會,應該是政府的一項使命。即使從以公假的形式增加公眾假日福利考慮,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作者系媒體從業人員)
民意力量檢驗政府
□冬雪草
除夕放假的呼聲在幾年前就發起過,眾多媒體都曾發表過類似的文章與評論。然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不放假。作為民意直通車的媒體,聯合發出“將除夕納入春節假日”的呼吁,其實是代表民意發出呼吁。
同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開始行動起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同樣是代表民意、反映民意。如今,民意在表達上邁出了可喜的一大步,除傳統的人民來信來訪、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的代言、傳統媒體的橋梁作用等外,互聯網上的民意互動與傳播也開辟了一片新天地。這些都給政府了解民意、收集民意提供了更多有效途徑,這也奠定了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從某種程度上看,民聲、民意也是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工作好壞的“睛雨表”。
尊重民意、順應民意、采納民意是服務型政府的執政要義。民意的力量一方面取決于民意在全民中的占有量,另一方面也體現在政府對民意的尊重程度與采納多少。當“希望把除夕列入春節假期”的提議在網上發布后,全國成千上萬的網友紛紛支持:“除夕放一天假吧,讓我們能安安心心回家吃一頓團年飯!”從中,不難看出民眾對除夕放假的所表達出的民意力量。
除夕能否放假將是檢驗政府是否尊重和采納民意的力量。這一民意是否得到尊重與采納,關系到民意力量的發揮,一定程度上已超越了除夕是否放假的原意。(作者系媒體從業人員)
名單(16)
華西都市報(成都)
信息時報(廣州)
新聞晨報(上海)
重慶晨報(重慶)
新文化報(長春)
現代快報(南京)
華商報(西安)
都市快報(杭州)
瀟湘晨報(長沙)
華商晨報(沈陽)
新疆都市報(烏魯木齊)
蘭州晨報(蘭州)
云南信息報(昆明)
溫州商報(浙江)
河南商報(鄭州)
新浪網(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