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北京記者 程福俊
北京春節九大廟會昨天正式落幕。據北京假日辦統計,8天的時間里,500萬北京市民和83萬外地游客把各廟會“撐”得滿滿的。據有關人士透露,春節北京廟會不再被北京人“壟斷”,今年在北京各大廟會表演民間藝術、參與廟會經營和前來逛廟會的河北人至少有10萬之眾。
■燕趙民俗北京廟會展風采
據北京民俗專家介紹,北京地區的廟會起源于遼代,從元末明初開始發展,興盛于明清兩代,后因戰火衰敗于抗日戰爭時期。隨著這些年北京各界對廟會文化的不斷開發,一些行將消失乃至滅絕的各式廟會又紛紛登場。北京廟會有一部分來自于皇室祭祀,而民俗的節慶活動則主要依托于燕趙文化。因此,今天的京味文化和燕趙民俗有著無法割裂的淵源。
在地壇廟會上記者看到,剪紙、皮影、鼓樂、雜耍等民間藝術的經營者和表演者很多都來自河北。昌黎皮影藝人張滿堂已連續三年參加地壇廟會,雖然受場地和燈光的限制,他們的皮影表演不能盡善盡美,但游客們依然看得津津有味,近百元一個的“孫悟空”也被游客紛紛買回了家。在龍潭廟會上,來自滄州的獅子一出場即碰滿頭彩,吳橋的雜技也贏得了陣陣掌聲。
除此之外,初次來京的韓國廟會“路美娜麗夜”在海淀公園擺下擂臺,中西合璧的遨游歡樂谷也引來游人如織。
■承德“串王”8天烤出150萬元
此次北京各廟會攤位競爭異常激烈,來自承德的馬喜軍一口氣花10多萬元拍下了7個攤位。馬喜軍今年烤羊肉串掛出的是“草原度假村”的招牌,來自草原上的精選羊肉自然很受歡迎。8天時間里,7個攤位竟然實現了150多萬元的銷售總額。每天從早上開始一直忙到深夜,7個攤位100人連軸轉,跟打仗一般。盡管每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但賺得大把鈔票,心里自然也高興。
據了解,目前在北京從事烤羊肉串的80%以上都是河北人,以邢臺人為最多。隨著北京廟會規模的擴大,河北的“烤串大軍”已在各大廟會上占據了小吃的半壁江山。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北京廟會僅河北客人就多達10萬,各大停車場上,掛“冀”字車牌的汽車隨處可見。記者采訪發現,北京的“廟會經濟”已呈風起云涌之勢,規模一年大似一年,逛廟會的一年多似一年,門票價格也水漲船高,“廟會經濟”已經引起人們的關注。許多河北游客表示,希望家鄉也能大力發展“廟會經濟”,使其像北京廟會一樣紅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