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良鏞在報告中指出,在京津走廊建設一個大型航空樞紐,不僅可以解決航空能力的問題,在地面上,這個機場還會帶來相關產業和城鎮成長的機會,形成一座大型的航空城,有利于疏解北京和天津中心區的城市壓力。
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城市與區域經濟學教授穆學明同吳良鏞的想法不謀而合。“目前正在動工修建的京津城際高速鐵路正好從武清通過,而這條城際鐵路通車后,預計從北京到武清頂多20分鐘。”穆學明說。
穆學明曾力推“京津一體化”。早在2001年3月,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穆學明就向全國政協九屆四次會議提出提案,建議將北京和天津合并,用5到10年的時間將京津地區打造成世界級的國際大都市。
河北 廊坊選三址 備建第二機場
到目前為止,圍繞首都第二機場選址的公開爭論,主要集中于非官方領域。除了北京禮賢鎮、天津武清區外,另一個呼聲最高的地點位于河北廊坊。現在看來,不同聲音已基本呈現“三足鼎立”之勢。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的趙民合處長分析認為,從北京的地形來看,機場場址最有可能落戶北京的東南方向。因為北京北部、西部是山區,不宜建設機場,南部及東部郊區則設有軍用機場,要首先保障軍事需要和國防安全,因此很有可能將備選范圍鎖定在東南方向的天津、河北地區。廊坊恰好坐落于這一地段。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在廊坊地區,專家重點比選了舊州、曹家務、河西營三個地方,初步認為三地都有條件,都可成為備選場址。
中國博士后特華科研工作站博士胡戰略認為,廊坊除了具有很好的自然條件,還有著良好的地理、區位優勢,與周邊地區有良好的共融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長順博士分析認為,地理上,廊坊位于華北平原北部,自然條件良好。交通上,廊坊境內有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可以利用。環境方面,廊坊位置適中,與周邊地區有著良好的共融性。此外,選擇廊坊有利于振興北京南部地區經濟,并保障首都安全。
人大代表建議 優先考慮廊坊
全國人帶代表、廊坊市人大副主任佟淑蕓表示:“如果河北、天津和北京修建機場條件都同等的情況下,我建議國家優先考慮經濟發展緩慢的河北。”
佟淑蕓代表說,京津冀三地,北京、天津經濟都快速發展,唯獨河北經濟發展緩慢。佟淑蕓介紹,廊坊距離北京才40公里,交通便利、經濟發展快。經過論證,專家都認為廊坊的曹家務和舊州比較適合建首都第二機場。如果首都第二機場落戶廊坊,將帶動廊坊乃至河北省的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