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東南堡10億噸大油田怎樣發現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5月3日公布,在渤海灣灘海地區發現儲量10億噸的大油田———冀東南堡油田,這是40多年來我國石油勘探史上又一個最激動人心的發現。
5月4日,記者前往位于河北唐山市曹妃甸港區的冀東南堡油田采訪。采訪中記者發現,如此大儲量規模的油田竟然出自一個有著30多年勘探歷史、幾乎被斷定無油的老探區,出自一個有利勘探面積僅為1570平方千米的小探區,出自一個曾對外合作6年、兩家外國公司勘探未果的探區。
大油田是怎么被發現的?勘探奇跡是怎樣發生的?
轉變勘探思路,“碎盤子”
變成“金娃娃”
渤海灣有7個油田,冀東曾是其中最小的一個。
中國石油集團有14個油田,冀東無論產量還是儲量多年來都排在末位。冀東的探油者們曾經自嘲地說:冀東什么都好,就是少油。
冀東到底有沒有油?
冀東探區北起燕山南麓,南至渤海5米水深線,西起澗河,東至秦皇島,登記探礦權面積5509平方千米,有利勘探面積1570平方千米,其中陸上面積570平方千米,灘海面積1000平方千米。與勘探面積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平方千米規模的大慶、勝利、克拉瑪依等特大油田相比,冀東實在就是個小不點兒。
“小而肥”,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冀東油田首任經理翟光明的判斷。雖然歷經冀東人執著地勘探和艱辛的開發,冀東油田的產量多年在50萬噸以下徘徊,最困難時可動用的地質儲量只剩134萬噸。
面對多年勘探未獲重大發現,有人說,渤海灣盆地(含冀東油田探區)猶如“一只盤子摔在地上,又被兩腳碾碎了”,豐富的油氣資源散落在地下,仿佛一座勘探迷宮。
轉折點出現在實施精細三維地震。他們選擇了地質資料品質較差、久攻不下的老爺廟地區。結果令人欣喜:這一地區新增探明儲量1360萬噸,一舉結束了該地區“有油無田”的歷史。
這一突破堅定了冀東油田人的信心,他們不僅在陸上實施精細三維地震,而且把這種方法克隆到灘海地區,給南堡油田的發現奠定了實驗基礎。讓人喜出望外的是,曾被稱為“碎盤子”的南堡凹陷竟然變成了個“金娃娃”!
不要小看實施精細三維地震,這是破釜沉舟的一次努力,它在中國石油勘探史上是史無先例的。這樣做,除了冒著巨大投入打水漂的風險外,還需要擁有否定別人、否定自己的勇氣。中國石油冀東油田公司總經理周海民說:“精細三維地震勘探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轉折點,實施過程中最大的難度來自于思想障礙。首先,三維地震采集過一次,采完還不到10年,這就像蓋完一棟大樓不到10年就要求重蓋一樣,是否一種浪費?區區10年間的技術差別是否大到值得我們再作一次三維地震采集?其次,三維地震采集成本高,當年每平方千米在30萬元左右,這里的地下有沒有那么多資源值得我們花這么高代價去采集資料?”
然而,它的背后卻是中國石油勘探理念的一次重大轉變。勘探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的領域,為了讓勘探技術人員解放思想、輕裝上陣,中國石油在提出“加強前期、注重技術、突出重點、積極有效”十六字勘探工作方針的基礎上,果敢地提出“勘探沒有失敗、探井沒有空井”的理念。如果沒有“勘探允許失敗”這樣勘探理念的創新,就不可能有精細三維地震的實施,也就不可能有南堡油田的發現。
除了實施全新的勘探理念外,中國石油還創新勘探思路。為了不讓風險束縛住勘探人員的手腳,中國石油每年還拿出15億元,設立了油氣風險勘探專項和礦權保護專項投資,這些投資一律不納入對油氣田公司的考核,這對近兩年一些探區的戰略性突破起到了關鍵作用。從2006年開始,中國石油還設立勘探工程技術攻關專項投資,有針對性地解決物探和鉆井等制約勘探的瓶頸性技術難題。
轉變勘探方式,南堡凹陷發
現大油田
大規模的精細三維地震勘探令冀東油田絕處逢生,幾十年來一直被認為是“復雜破碎斷塊油田”的南堡陸上油田,從此變成了較為整裝的、有一定儲量規模的油氣富集區帶,勘探開發形勢柳暗花明。
冀東南堡油田發現大戲真正上演卻緣于其勘探方式的轉變。冀東南堡凹陷曾經拿出來與兩家外國公司合作勘探,合作6年,兩家公司打了幾口井最終無功而返。
中國石油冀東油田公司副總地質師董月霞笑言:“南堡油田的發現井———老堡南1井的井位,我們曾給其中的一家外國公司推薦過,他們沒采納。”
為什么兩家國際著名石油公司與大油田擦肩而過?董月霞分析說,第一,他們的主要目標是深層潛井,沒想到南堡油田的油層恰恰在中淺層,目標選的不對;第二,他們沒有對地質構造做深入研究,只作了幾百平方千米的二維地震和約70平方千米的三維地震,而這70平方千米又選在幾個含油構造的中間,位置沒選準。
2002年收回探礦權之后,在對詳盡的資料進行了準確的分析之后,胸有成竹的勘探工作者選出了第一口預探井————老堡南1井,于2004年5月23日開鉆。在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支持下,冀東油田積極做著在南堡灘海大面積整體部署高精度三維地震的準備。
與之同步,2003年非典期間,冀東油田總經理周海民組織20多名地質人員一起對陸地資料進行重新認識。4個月下來,大家發現:在300多口井中發現大批以前漏掉的油層,而這些油層都位于中淺層。簡單估算就嚇人一跳:有上億噸的儲量。之后批準的3口探井,打完后結果和預想一樣!
很快,陸地經驗被復制到海上,中淺層成為冀東海上勘探的主要目標,精細勘探成為冀東南堡凹陷勘探的主要方式。除了大面積實施精細三維地震,他們還經過3年的攻關,實施了南堡凹陷三維地震資料大連片疊前時間偏移處理項目,這一成果在灘海地區的勘探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賈承造稱,在南堡油田的發現過程中,冀東油田創新了一項理論————東部陸相盆地富油氣凹陷精細勘探理論,這個理論包括精細三維地震勘探、精細區域地質研究、精細油田地質特征研究、精細選擇鉆井方式、精細測井解釋、精細組織管理等內容,是世界先進勘探技術的集大成者,是一種勘探技術的集成創新,是在老探區找到新油田的必由之路。
當年7月,時任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中國石油股份公司總裁、現任中國石油集團總經理的蔣潔敏聽取了冀東油田的勘探匯報,并要求加快灘海勘探步伐,爭取更大發展,并當即決定對冀東的投資計劃單列,不再限制投資———這在中國石油股份公司是第一家。
發揮整體優勢,淺海油龍橫空出世
董月霞說:“這是我們第一口海上預探井,沒有鄰井資料,預測是非常難的,沒鉆出來時,誰都不能保證下面是什么情況。所以從鉆開第一米起,我們就非常小心,動態資料做得非常細,隨時反饋。”
對于冀東人來說,最興奮的莫過于油氣流從探井中冒出來的大功告成那一刻。
冀東油田公司南堡油田經理馮京海這樣描繪道:“火炬點著時是最高興的,說明有油了。大家都在跳,喊,得手了!得手了!讓人去量油氣量,量不出來,因為太激動了。量一次是780噸,不敢相信有這么高,再量一次還不敢相信,直到三次量了都是780噸才敢確信。”
這是2004年9月29日,鉆井平臺上的工人們本來都休息了,聽說點火成功,全起來了,因為平臺上不許喝酒,就拿著礦泉水瓶干杯。
油田規模到底有多大?緊接著的兩口井都鉆到了厚油層。
一個整裝大油田開始浮出水面。在此之后,勘探工作緊鑼密鼓地有序展開,僅用兩年半的時間,冀東就發現了規模儲量達10億噸的南堡油田,尋找多年的“金娃娃”終于到手。
冀東南堡油田目前共發現4個含油構造,基本落實三級油氣地質儲量(當量)10.2億噸。其中,探明儲量40507萬噸,控制儲量29834萬噸,預測儲量20217萬噸,天然氣(溶解氣)地質儲量1401億立方米(折算油當量11163萬噸)。
對著冀東南堡油田勘探成果圖,中國石油股份勘探與生產公司經理趙正璋興奮地說:如果將探明、控制、預測儲量區域連起來,南堡油田簡直就是一條首尾畢現的海底蛟龍!
回首多年來幾經曲折的勘探歷程,周海民說,勘探工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地下未知世界的過程,每一個油田的發現都是一次從未知到有知的成功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