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規劃“十一五”服務全國戰略 本報訊 “十一·五”期間,上海將繼續加大對口支援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幫扶工作力度,積極促進對口支援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焦揚5月14日發布了經市政府批準、由市合作交流辦牽頭制訂的《上海市服務全國和對口幫扶“十一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做好服務全國和對口幫扶工作是上海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體現和重要組成部分。“十五”期間,上海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堅持“立足大局、擴大開放、服務全國、互融共進”的指導方針,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積極開展合作交流與對口支援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為加快實現“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進一步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根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新制定的《規劃》明確了“十一五”期間上海市服務全國和對口幫扶工作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規劃》的總體目標是:首先,進一步形成促進對口支援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幫扶工作新局面。穩步增加幫扶投入,擴大經濟合作領域,加大智力和人才支持力度,增強對口支援地區的“造血”功能,積極促進對口支援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其次,進一步完善區域聯動發展的合作機制。拓展區域合作領域,增強區域組織功能,完善區域合作機制,促進區域要素流動,提升區域整體國際競爭力。
再次,進一步發展與各地友好往來的互動格局。增進友好往來,擴大經貿交流,加強市政府駐外辦事機構建設和服務各地駐滬辦事機構工作,推進與兄弟省區市的全面合作。
還有就是,進一步增強城市集聚輻射功能。構筑服務平臺,拓展服務領域,延伸服務功能,提升服務內涵,推進政策落實,優化投資發展環境,促進各種資源要素的跨區域流動。
該《規劃》明確了幫扶工作的主要任務有如下內容:
完成中央下達的對口支援任務。按照中央關于做好對口支援工作的要求,堅持“動真情、辦實事、求實效”方針,完善工作長效機制。結合受援地區的實際需求,幫扶工作要進一步做到“三個能”,即能讓貧困人群直接受益,幫助改善貧困人口基本生活、基本生產、基本教育和基本醫療條件;能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銜接,推動對口支援地區“十一五”規劃的實施,促進實現可持續發展;能讓中央、對口支援地區和上海“三滿意”。
共同推進長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區綜合經濟帶建設。推進實施國家《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綱要》。
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若干意見》和國務院西部開發辦《關于促進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意見》,繼續推動上海產業、技術、管理優勢與西部地區資源等優勢的結合,進一步參與西部大開發。
積極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改造。進一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共同探索推進兩地合作協調發展的路子,實現優勢互補,共進雙贏。
積極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進一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充分發揮中部地區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積極拓展上海城市服務半徑,加強重點領域的合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依托全國共同辦好世博會。按照“舉辦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的要求,主動服務,積極參與,努力做好依托全國共同辦博工作,更好地展示我國的整體形象。
做好人才開發服務全國工作。認真落實中央關于西部地區人才開發十年規劃、東北地區人才隊伍建設等精神,按照《上海實施人才強市戰略行動綱要》和《關于進一步做好本市人才開發服務全國工作的實施意見》的要求,發揮上海人才優勢,認真做好人才開發服務全國工作。
優化投資和發展環境。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投資和發展環境,增強城市服務功能,促進上海和各地聯動發展、共同繁榮。
構建全方位服務平臺網絡體系。充分發揮合作交流優勢,加強本市現有各類服務平臺的資源共享,延伸服務功能,拓展服務領域,促進形成服務全國的全方位服務平臺網絡體系,增強城市輻射集聚功能。
加強與兄弟省區市政府間的友好往來。按照中央關于“東中西互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總體要求,加強與各地合作交流。
上海擬建“上海商會”
胥會云
上海在外地的企業將有自己的“娘家”。昨日發布的《上海市服務全國和對口幫扶“十一五”規劃》(下稱《規劃》)提到,上海市將探索依托市政府駐外辦事處,在上海市外企業較集中的地區逐步建立“上海商會”。而其背景是,在上海服務全國和對口幫扶工作中,企業承擔了重要的作用。
“十五”期間,上海的跨地區合作發展迅速。上海市財政設立參與西部開發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到中西部地區開展投資合作,組團參加重要區域性經貿展示洽談,簽訂合作項目1507個,總金額達到1534.7億元;同時引導上海優勢企業參與東北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改制,簽訂合作項目147個,金額達307億元。
在規劃中,上海服務全國和對口幫扶依然堅持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運作機制。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焦揚表示,區域經濟一體化、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和國家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為上海做好服務全國和對口幫扶工作提供了新機遇。
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的同時,上海也將積極推進長江經濟帶的建設。
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維表示,由于長江經濟帶縱貫了中國的東中西部,如果能通過上海帶動整個流域發展起來,對于全國經濟協調發展將起到很大作用。
除了沿江經濟帶之外,對口支援地區、西部、中部、東北老工業基地,也都是上海服務全國關注的重點。
根據《規劃》,上海將增強對口支援地區的“造血”功能,繼續推動上海產業、技術、管理優勢與西部地區資源等優勢的結合,進一步參與西部大開發;共同探索推進上海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合作協調發展的路子,實現優勢互補;充分發揮中部地區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積極拓展上海城市服務半徑,加強重點領域的合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與此同時,加快上海“四個中心”建設,浦東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辦好2010年上海世博會,也對上海服務全國和對口幫扶工作開拓了新領域。
為落實“十一五”上海服務全國和對口幫扶工作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焦揚表示,上海將強化市合作交流專項資金的管理和有效運作;加強市政府駐外辦事處建設;完善上海對兄弟省區市遭受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應急援助機制;調動各方積極性,多形式、多領域參與合作交流工作。
全國支援萬州上海項目過半
李秀中
“輸血”不如“造血”,上海最新的服務全國和對口支援政策明確提出這樣的目標。產業轉移、服務三峽庫區建設,已在上海對重慶萬州的對口支援中實現共贏目標。
5月14日,上海市政府公布《上海市服務全國和對口幫扶“十一五”規劃》(下稱“規劃”)。其中提出,“加大智力和人才支持力度,增強對口支援地區的‘造血’功能”,繼續推動上海產業、技術、管理優勢與西部地區資源優勢的結合,進一步參與西部大開發。
重慶市萬州區處于三峽庫區,是上海市對口支援的地區。“上海市的對口支援力度大,效果好,亮點最多。”萬州區三峽庫區對口支援辦公室副主任向毓蔥認為。
截至2006年年底,上海市累計援助萬州各類項目353個,到位資金82771.995萬元。其中:經濟合作類項目35個,上海投入資金65450.4萬元,解決移民就業3734人;無償援助項目318個,到位資金17321.595萬元。
2006年,上海市對口支援萬州區計劃內資金1960萬元,無償援助項目16個;計劃外資金472.5萬元,項目11個;2006年上海市共無償援助萬州2432.5萬元,項目27個。萬州區到上海市培訓各級各類干部19批347人,并選派了5名干部到上海掛職鍛煉。與此同時,上海市還派出了16名專家學者到萬州講學。
而至2006年底,全國共實施對萬州支援項目696個,到位各類支援資金103.93億元。其中,橫向對口支援合作項目586個,到位各類支援資金70.34億元;國家有關部委和重慶市有關部門對口支援項目110個,到位各類資金27.78億元;接受無償援助5.81億元。
“上海的移民就業基地是最先做的,規模最大,農村的‘五個一工程’也是做得最好。”向毓蔥介紹說。
自1994年來,上海始終堅持“輸血型”和“造血型”支援并舉的方針,建立招商引資基金,積極為萬州引進輸入高新技術、名優項目,上海白貓、滬江人造板、帥得龍服飾等一批優勢企業和名牌產品落戶萬州,通過嫁接改造落后的虧損企業,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萬州產業結構調整及升級換代,并成為萬州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