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十次黨代會特別報道 奧運后北京經濟持續增長
黨代會報告解讀
奧運后北京經濟持續增長
發展體育休閑會展文化創意產業 構建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服務業體系
針對目前國際上十分流行“后奧運”時期中國經濟增長的“下降論”,記者在黨代會上采訪時,相關政府部門官員和專家引用數據給予了反駁。同時,黨代會報告中也明確提出:努力把奧運作為首都發展的新起點。合理引導投資,繼續推動重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投資和消費對首都經濟的拉動作用,確保奧運會后首都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后奧運”時期首都經濟社會將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圖為北京奧運大廈。IC/供圖
觀點 奧運會后北京發展空間仍很大
著名經濟學家胡鞍鋼認為,中國長期增長潛力為9.3%—9.5%,北京長期的增長潛力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可能在10%左右。因而不存在“后奧運”時期中國經濟增長下降的結論,同樣也不存在北京經濟增長下降的結論,而且北京與全國的關系是“水漲船高”,是1500萬人與13億人的關系,中國經濟潮水不斷上漲,北京就會繼續上漲。
張工代表表示,奧運前后經濟表現與城市發展所處的歷史階段密切相關,前幾屆奧運會都是在發達國家舉辦,城市建設已經很完備,因此在奧運會后經濟會出現一定的下滑。而北京正處在大發展時期,有很多經濟和社會的工作都要去做,因此即使在奧運會結束后,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同時,市委的整體安排和奧運設施的市場化建設也會彌補后奧運經濟“下滑”。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場館建設只有50%的政府投資,其他資金采取海外華僑捐贈和社會聯合體投資的方式籌集。國家整體經濟的良好發展態勢也將成為北京奧運后經濟發展的依托。
崔述強代表表示,奧運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更多地體現在后奧運時期。北京借助奧運契機,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勞動者素質和經濟發展水平,公共服務、環境也得到了改善,這將在對未來北京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也使北京的經濟發展更加具有地方特色。 應對
發展體育休閑會展產業
張工認為,奧運會后北京可能會遇到一些挑戰。比如賽后場館的利用,北京將要充分利用體育休閑產業、會展業、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使賽后場館發揮作用。北京也正在利用籌辦奧運的契機與國際單項組織進行接觸,將在北京舉行的體育賽事升級成為重大的國際賽事,比如每年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網球公開賽就正在爭取升級。
從事建設性行業的企業可能面臨一定的風險。另外,社會心理的疲勞也是一個問題。張工表示,為了辦好2008年奧運會,北京提出了新“新北京、新奧運”的口號,后奧運經濟也應該考慮提出一個口號來凝聚全市各界推動經濟的繼續發展。 構建面向世界的服務業體系
黨代會報告中提出,推動產業發展高端化。堅持高端、高效、高輻射的產業發展方向,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不斷提高第三產業的比重。大力發展金融、信息、物流、會展、咨詢、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商業、旅游、社區服務等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構建立足首都、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服務業體系。
未來五年,北京將如何發展金融、信息等現代服務業呢?張工說,市政府為了進一步鞏固北京的金融產業的地位,特別是金融資產管理中心、決策中心、信息匯聚中心的地位。根據現在國際上金融產業的前臺和后臺分離的趨勢,適時地提出了要在北京形成“3點1布局”。
“目前市政府初步規劃了將海淀、通州、朝陽和西城德勝園作為‘3點1布局’的主要組成部分。這三個區域是我們金融后臺的重要聚集區。”張工進一步解釋,從大概念上講,這是一個數據中心。北京市作為信息服務業比較發達的區域,這個即將建成的數據中心,未來將是信息服務業的重要支撐。“這個概念不光局限在金融業,比如我們還將建立大企業的客戶管理中心等,使信息服務業有更大的發展。”
張工表示,信息服務業的內涵非常廣闊,包括我們一些行政上的信息服務,比如醫保,很多數據都是要服務每一個市民一生的,如果出現災難性事故,可能都會受影響,所以更需要從數字中心的角度來營造數字北京的信息建設,為企業為社會提供公正服務的平臺。
而具體談到“3點1布局”的各個區域,根據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側重業不盡相同。張工舉例說,比如朝陽區金盞鄉,由于距離機場比較近,可能會有國際的一些銀行、保險后臺中心設在這里。海淀區的稻香湖,則有一些大的商業銀行,包括一些創業投資性的與科技相關的資本聚集;通州的金融結算后臺可能集中在張家灣。而西城區德勝園,由于位置比較靠近市中心,則側重于建立銀行的一些結算、清算、呼叫中心。“目前都在初期培育階段,政府有這種規劃,但最終還是靠市場來配置資源。”
信報記者 甄世宇 閆崢 人類發展指數成為考核依據
今后5年和15年是北京邁向世界高收入組的重要歷史階段,也是北京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提高人類發展指數(HDI)在世界位次的關鍵歷史階段。對此,專家建議:
第一,北京發展目標要凸顯HDI指標,強化教育、健康指標,以此來替代單一的GDP指標;
第二,北京各區縣不再統計和考核GDP指標,將總入學率和人口預期壽命作為重要考核指標,有助于強化人力資本投資,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第三,北京農村是提高全市HDI水平的難點,也是“重中之重”;
第四,邀請聯合國計劃開發署對北京市的發展階段作第三方獨立評估和歷史評估,從國際視角和國際可比較來對北京市的發展階段作出準確的判斷,對其發展問題作出針對性的診斷。這些是提出北京市長期發展目標,擬定發展戰略的依據和基礎。 【市民暢想新生活】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萬美元,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黨代會提出的今后5年發展目標,成了昨天最令市民振奮的消息。市民紛紛就教育、交通、醫療、城市環境等發展描繪出自己心中的北京藍圖。
城市地鐵將會四通八達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助理 李怡 25歲
“到時候,北京的交通會更發達,基本家家都有輛代步車,但不會擁堵,城市地鐵四通八達,國際大品牌入駐高級購物中心……”想到5年后的城市面貌,在北京土生土長的李怡很是興奮。她認為,北京肯定還要有自己的特色,四合院、老街巷、古跡等舊城保護得更好。 “緊張工作了一周后,希望周末都能去郊外散散心。”十分愛好旅游的李怡已經到過國內許多城市,她希望各個企業能給員工更長時間的帶薪休假,那樣,她會利用長假,每年去一個地方,爭取到各國去旅游。 孩子走出國門接受教育
北京私企老板 劉新偉 35歲
作為私企老板的劉新偉說,未來5年,人們的工資收入也會相應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肯定會繼續擴大,他的生意一定會越來越紅火。 談起剛剛一歲多的兒子,劉新偉充滿期待地說,孩子算是趕上一個欣欣向榮的時代,從他上幼兒園、小學到大學,一定會受到更好的教育,說不定在很小的時候他就能走出國門,和國外的同齡人成為好朋友,用e-mail聯系。 裸露土地都有植物覆蓋
某通信公司 產品經理 楊曉宇 30歲
“人們的收入到一定水準后,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就高了。”楊曉宇說,在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后,希望政府在改善人們生活水平方面增加投入,比如將小區配套設施建設、城市供暖及醫院治療環境等細節改善得更好。
“以后,北京是不是也能成為一個大花園,所有裸露的土地都有植物覆蓋,咱們也能出門一個星期,鞋上沒有一點灰塵。”楊曉宇對目前居住小區的環境及配套建設十分關注,他希望今后的小區里都會有咖啡廳、臺球館、游泳館、健身房等休閑會所。 百姓生病報銷越高越好
退休干部 王德聲 60歲
“以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那社會經濟又會上升了一個層次,相應的各項社會保障也能得到改善,對于我來說,已經退休了,夠吃夠喝,也沒太多要求了。”王德聲表示,退休以后,他最關心的還是看病報銷的問題。現在大多數人退休后,至少都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溫飽沒有問題,就怕生病住院。“我生病自己掏一部分,平時小病還好,萬一有個大病,也是不小的負擔。經濟發展了,希望各項福利制度也能更加完善。對老百姓,生病報銷真的是越高越好。”
實習記者 荊浩 李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