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臺資企業江城淘金 第四屆湖北武漢臺灣周舉辦
■本報記者鄧隆飛見習記者邵靖 第四屆“湖北武漢臺灣周”日前在湖北武漢開幕,出席開幕儀式的臺灣嘉賓包括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中國國民黨中常委、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以及中國國民黨29位退伍將軍、臺灣農業專家、臺商等,總人數將突破200人。
據武漢市臺辦統計,截至2006年年底,武漢市共注冊臺資企業809家,總投資額達29億美元,成為中西部地區臺商投資最密集的城市之一。1989年10月,臺資企業武漢漢龍木制品有限公司落戶漢陽區,雖然其投資額僅12.6萬元人民幣,卻是武漢引進的第一個臺資項目。而今年奠基的富士康武漢工業園,僅首期投資便已達10億美元。近10萬倍的投資差距,中間僅用了18年。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祖國大陸鼓勵臺商投資政策的引導下,武漢臺資企業如同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不僅數量快速增加,而且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層次不斷提升。武漢臺商企業協會副會長翁茂偉說,臺商看中武漢,因為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城市。
武漢臺辦主任黃楚卿表示,隨著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進一步實施以及東部沿海地區企業在資源、環境、勞動力等方面壓力增大,臺商投資由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武漢正是吸引臺資的絕好“洼地”。前三屆湖北武漢臺灣周,共吸引1000多位臺商來漢考察,吸引投資總額約13億美元,統一集團華中區總部、亞東水泥大陸總部等大項目紛紛落戶武漢,截至2006年底,該市共引入臺資29億美元。
從投資領域上看,主要分布在食品加工、電機電子、建筑材料、汽車機械、商貿物流、房地產、農業等行業。大多數在漢臺企目前經營狀況良好,其中不少已進入了收益期。眼下正值中部崛起以及內地產業升級換代,兩岸民間交往交流頻繁,這些都為臺商在漢大展拳腳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黃楚卿認為,現代農業和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高科技產業、現代物流產業以及總部進駐武漢等四大產業最具投資潛力。
首先,湖北是農業大省,農業資源和農村勞動力十分豐富,但農業經營方式粗放,缺乏競爭力。而臺灣在優質育種、農產品加工及出口渠道等方面都頗具優勢,漢臺農業合作正好取長補短;在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方面,武漢也發展良好,產業鏈的完善和延伸蘊藏巨大的商機,豐富而相對廉價的人才資源也為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武漢正在進行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規劃,預計‘十一五’期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將達到538億元人民幣,這也是投資的熱點”。他介紹,吳家山臺商投資區內已經成立了內陸地區惟一的一個保稅物流區。
黃楚卿表示,湖北將為臺商投資提供良好便捷的環境。吳家山臺商投資區及國家級吳家山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東湖開發區和武漢開發區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各方面條件日臻成熟,目前,武漢市政府正在積極籌備申報“武漢(武湖)臺灣農民創業園”,希望促進漢臺農業交流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