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t的WiMax網絡將于2008年初推出。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Sprint將為開發者提供開放標準API,從而允許互聯網服務在多種支持WiMax的設備上運行,包括筆記本電腦和手機。
事實上,從2005年起,西歐、北美率先在一些城市來由地方政府主導,直接或者間接向全市居民免費提供無線寬帶服務。無論走到什么地方,打開筆記本電腦就可以免費上網。
無線寬帶已經逐漸成為城市的基礎設施,去年要建設無線寬帶的城市在300個左右,而目前這一數量已經翻了一番。
新加坡欲在2015年前打造一個全島無線寬頻網,印度政府在幾年之內也要在全國推進無線寬帶覆蓋。從“無線城市”到“無線國家”甚至“無線地球”,之間的跨越速度越來越快。
模式與挑戰
美國的華盛頓、紐約、舊金山,英國的倫敦,加拿大的安大略,澳大利亞的珀斯,新西蘭的惠靈頓,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德國的漢堡,新加坡以及我國臺北等全球600多個城市都開始建設“無線城市”,城域網寬帶服務的網絡部署及商業模式還有待探索。
IBM、思科等公司正推進的計劃是投資8500萬~1.5億美元來建設一個足以將硅谷內37個城市都連接起來的WiFi網絡。這個網絡不只提供一般民眾上網(可選擇免費但有廣告和訂閱兩種方式)以及公司使用,也將讓警方和消防隊等公眾服務可以借由這個網絡來進行緊急救援。240萬人口將由此享受到免費的Wi-Fi服務。
在硅谷的“無線城市”計劃中,用戶可以享受免費的、廣告商贊助的無線上網服務,速度最高可達1Mbps,用戶也可以選擇每月支付19.95美元,速度更快且沒有廣告的上網服務。這顯然將有利于激發用戶的應用熱情。
臺北市計劃采用BOT(興建、營運、移轉)的模式,先期通過市場化方式引入企業資金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并許諾投資方在建成后的一段時期內擁有該項目的經營權,到期后再由當地政府收回管理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