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油企難打破壟斷圍城
cye.com.cn
時間:2007-8-13 9:07:14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朱力 我來說兩句 |
|
 |
|
圍城難破
然而,全國3000多家民營油企并不都是如此幸運。“盡管很多企業都在整改爭取達標,但能夠進入原油銷售市場大門的是三千挑一。”廣東石油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告訴記者。
中商石油委秘書長李曉玲告訴記者,這種局面與中石化、中石油兩大集團的掣肘不無關系。這一矛盾一度在發改委、商務部于6月召開的石油流通企業油源短缺問題座談會上爆發。
在這次會議上,中石油的一位代表直言:“民營企業要獲得油基本沒可能——錢和審批都很成問題,把石油給民營企業也是國有資產的流失。”由于兩大集團不愿妥協,這次會議最終不歡而散,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介于商務部與兩大集團之間的微妙關系,在定奪名單的時候,不得不考慮他們的建議。李曉玲指出,《原油經營企業指引手冊》中,對申請從事原油經營的企業設置了要“具有一定的儲備能力和煉油能力”這個前提條件,而達到這個條件等同于要先通過兩大集團的認可,商務部才會去審議。因為按照中國現行的石油體系,從石油的開采、倉儲、加工到銷售,基本上都是由兩大集團掌控。但是如果不讓民企入圍,又有悖于商務部制訂《原油經營企業指引手冊》的初衷,即通過制定原油市場準入準則,穩步推進原油市場的開放,形成市場經營主體多元化的格局。
在這個前提條件下,中藝華海幾乎是唯一一家得到兩大集團認可的民營企業。這家企業是年度進口量超過200萬噸的國內五大石油進口企業之一,去年還一度進入前三甲。
打包外賣 對大多數民企來說,原油進口、經營牌照兩空,開采牌照更是遙遙無期,一些民企表示,他們已經做好了依靠外資的準備。在他們看來,這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出路。
近日,浙江、遼寧、福建、新疆、山東等地的90家民營油企正私下與殼牌、BP、美孚等9家跨國巨頭展開“打包出售”談判。其中,15家已簽署意向協議。此后,國家發改委相關部門專就“打包出售”一事,赴廣東、河北、山東等地做緊急調研。 遼寧盤錦興隆石化實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順杰已經放棄申請原油銷售牌照,他證實,傳聞中的民營油企“打包出售”給外企的說法不是傳言,而是事實,他正是牽頭人之一。
“沒有油我們活不下去,只能另找門路。”張順杰說,“從1999年38號文件下發后,我們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利潤微薄得已經負擔不起日常開銷。"
有報道稱,這15家民營油企的“捆綁”售價是1000萬美元,有些擁有油庫、有些擁有加油站、有些從事運輸。他們選擇出售給外資而不是國企是因為外資無論在體制、資金實力,還是市場經驗、服務意識上都超過國企。
對于民營油企的打包出售,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認為:“石油行業對資金、技術要求非常高,不是有錢就可以干的,民營油企賣給外資,也不會對國家石油安全造成太大影響,沒什么可大驚小怪的。”
但是可以預見,一旦這一趨勢蔓延開來,中國石油流通企業的勢力格局將被改寫,國資、民資、外資“三分天下”的格局將演變為國資、外資“兩強相爭”,前者的競爭壓力將顯著加大。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