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北京人涌入燕郊買房 導致房價5年漲4倍

有這樣一個地方:
距北京天安門30公里,距首都機場25公里;
城區內,有8所大學和20多個國家部屬單位;每5-10分鐘就有一趟公交車發往北京;跑在路上或停在小區里的私家車,90%以上都是京字頭的牌號;
10多萬常住人口中,90%以上來自北京,固定電話一機雙號:一個010,一個0316。
這就是被人戲稱為“北京編外郊縣”的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縣級市)燕郊開發區(下稱“燕郊”),“不是北京的北京”。
這里,隨處可見的是“京東燕郊”這個模糊的名稱,初來的你根本無法判斷自己身在何處,而這里的許多人也有意無意地忽略著河北這個“尷尬”的身份。
面對絕佳的地理位置,當地政府部門也在謀劃著“天子腳下”的區域經濟發展布局,提出“變近(京)為通(京)、全面融入、依托北京、面向世界”的理念。
2006年10月21日,兩院院士、清華大學吳良鏞教授主持的《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二期》報告發布,報告提出京津冀地區為“首都地區”的概念,并提出了建立“新七環”的設想,將京冀交界處連接起來;報告還提出,有計劃培育燕郊等京津周邊既有中小城鎮,作為帶動周邊地區的增長點。
北京市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北京在做整體城市規劃的時候,的確在考慮周邊的這些衛星城市。
隨著區域發展的需要,燕郊這個副縣級的開發區和首都北京,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突破了行政區劃的限制,開始在規劃上打造共贏點。
盡管“燕郊將劃歸北京”的說法已經流傳了30多年,但燕郊融入北京的真正舉動卻是近幾年的事,其中,最大的“動靜”是從最敏感的房子開始,而這種“動靜”又在某種程度上讓“劃歸北京”的說法繼續流傳。
在許多人看來,“融入”的終點似乎就是“劃歸”。
燕郊在許多北京人心目中,是一個房子很便宜的地方!暗窖嘟假I房去”,已成為許多北京人的選擇。
到燕郊買房去
燕郊在哪里?
在全國地圖上就可以看到,河北廊坊市有三個縣市(三河市、香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是河北省的一塊“飛地”——這三個縣市被包圍在北京市與天津市之間。與河北省其它大部分區域是分隔的。燕郊開發區便是三個縣市中距北京最近的三河市的一個省級開發區。
坐車沿著京哈高速出北京通州往東走,不到15分鐘,你就會看到一段無水之河。就是這條目前只能取沙而少有河水的潮白河,將岸的兩邊分成了兩個世界——西岸是首都北京,東岸則為河北燕郊,因春秋戰國時期地處燕國國都的城郊而得名。
燕郊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劉煒曾向媒體介紹,雖然與北京咫尺之遙,但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北京和河北都沒有對燕郊進行過投資。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燕郊沒有形成任何工業基礎,直到文革結束,改革開放開始。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大量隸屬于國家部委的單位從三線回流,進北京進不去,陰差陽錯地進了燕郊,才為燕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敝袊苯鸬刭|總局一局的退休職工鐘釩告訴《中國經濟周刊》,1974年,鐘釩所在的單位——原冶金部第五勘測大隊進駐燕郊,成為第一個在燕郊安家落戶的國家部屬單位。隨后,一些國家部委的科研院所陸續到來,讓“燕郊開始變得熱鬧起來。”
1992年,燕郊被河北省批準為經濟技術開發區,7年之后上升為省級。據鐘釩介紹,燕郊成立開發區的時候,由于缺少人才,就從每個部屬單位抽調人員,“我們單位還抽調了兩個,干的非常好?梢哉f,這些部屬單位為燕郊開發區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是眼看著燕郊發展起來的,2002年以后,燕郊陸續進行了大面積拆遷,蓋起了樓房,修整了道路。我們那時學車,就在開發區的路上,路又寬又平整,人和車都少。空氣也是出奇的好,天總是藍的。”
因為有著多家部屬研究院所的優勢,燕郊在國家一分錢沒有投入的情況下,開始努力將自己打造成北京東部一個重要的高科技產業基地。然而,人們對燕郊的認識,卻是后來從房地產熱開始的。
10萬北京購房者,使燕郊房價5年翻4番
“辛苦了大半輩子,終于在北京郊區買了套房子,收樓那天,我流著淚用顫抖的手掏出手機準備告訴家里人,這時手機突然收到一條短信:河北移動歡迎你!”
2006年,這條帶點心酸的短信開始在北京和河北流傳。
“這短信說的就是我們!币晃辉诒本┪魅h附近上班、卻在燕郊買了房子的打工族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老家人還都以為我混得多么出息,已經在北京買了房子呢,其實一條河就已經把自己攔成河北人了。”
與北京有著巨大落差的房價、離北京很近的距離,以及買房即可落戶的誘惑等因素,都成為許多在北京生活、工作,有或沒有北京戶口的“北京人”在燕郊置業的現實選擇。
2004年,北京確立了“兩軸兩帶多中心”的多層次空間新發展模式,新城市規劃的出臺,使京城的經濟帶向東偏移,促進了以燕郊為代表的京東樓市發展。燕郊與河北涿州、固安等地有幸成為房地產市場的幸運兒。其中,燕郊尤為火爆。
三河市房產管理局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燕郊常住人口約25萬,其中有10多萬人在城鎮居住,全部是2002年以后買房入住的。在房地產購買和入住的人群當中,90%以上來自北京。
巨大的置業潮讓燕郊的房價快速攀升,從2002年的1000元左右/平米到現在5000元/平米的均價,5年內增長了4倍。即便如此,與北京動輒過萬的房價相比,燕郊的房價依然低得迷人。
“戶口讓我的孩子今后可以在燕郊上學,也讓我免去了回老家辦理相關事情的煩惱。”2005年就在燕郊買下一套住房的徐女士告訴記者,她當時購房的價格是2850元/平米,比她看好的北京通州的房子每平米便宜將近2000元。據她介紹,從2002年開始,燕郊的房地產就開始漸漸升溫了!爱敃r房價不過1000元左右,我的好幾個老鄉都買了兩套以上的房子進行投資,我已經屬于后知后覺了!
“買來自住的大部分是在北京創業的年輕人,或者是北京工作的中年人給外地老人買來異地養老!毖嘟寄撤慨a中介公司的梁經理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2002年前后燕郊放量的樓盤以低層低密度的田園式小區為主,因此投資的比例也不少,全國各地的都有。不少人在燕郊的房子不下兩三處,不裝修更不入住,就放在那里等著升值。這也讓燕郊的好多小區入住率不足30%,有些小區甚至成為老年人集散地。”
2007年,燕郊樓市集中放量。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燕郊目前在售項目將近20個,其中不乏上上城、潮白人家、納丹堡這樣的百萬平米以上的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