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臺經濟合作 十大產業找商機 泉臺合作坐擁多少商機?昨日,新出臺的《泉臺產業對接專項規劃》和泉臺產業合作研討會為我們交出答案。
電子信息臺灣電子基地全球第三四大產業合作最熱門
泉臺現狀:身為全球第三大電子信息產品基地,臺灣在半導體、液晶面板方面跑在世界最前頭。泉州的電子產業目前已形成百億元規模。
合作機會:借臺灣電子信息產業外移機遇,泉臺將著力在微波通信整機、光電子及新型元器件、軟件、汽車與船舶電子等四大產業合作中“牽手”。
專家點評:借力臺灣資本和技術,泉州可望打造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基地。泉州在汽車、船舶上的電子技術接近空白,具備巨大潛力。
新進項目:百腦匯廣場、威俠汽車衛星導航系統項目。
石化
原料生產大企業引發群聚效應
泉臺現狀:臺灣是世界第七大石化產品生產地,泉州也正奮起直追,去年,泉州石化規模以上企業實現345億元,正形成國家新興的石化工業基地。
合作機會:臺灣石化產業擁有大量高新技術,今后,可通過促進中上游石化企業合作,帶動中下游產業,形成完整豐富的產業鏈。
專家點評:目前世界上乙烯、丙烯流通量非常小,要吸引石化企業投資,應該先建立石化基本原料如乙烯、丙烯等的生產企業。原材料生產控制了,勢必引來更多中下游企業,有利形成完整產業鏈,發揮群聚效應。
新進項目:丁烯-1項目等
機械
泉州半數鞋服機械
來自臺灣
泉臺現狀:臺灣在工具、紡織及成衣機械、食品生產機械等專業設備機械上,已經實現近2000億元年產值(不含汽車、船舶業)。泉州機械制造業去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13億元,初步形成以工程、通用機械,專用設備等為主的行業。
合作機會:泉州鞋服、食品生產企業的一半機械要向意大利采購,一半向臺灣采購,這表明臺灣機械行業進駐泉州還有巨大空間。
專家點評:泉州鞋服生產類企業和新興產業中船舶等工業機械多半從國外采購,應重點引進臺灣先進的工業專用設備生產企業。
新進項目:海川機械、逸海機械
生物醫藥臺灣產值為泉州數十倍
泉臺現狀:泉州生物醫藥產業剛起步,去年醫藥業規模以上企業產值僅4.8億元。臺灣生物醫藥較先進,產業規模在40億美元左右。
合作機會:生物技術的興起促進醫藥產業的蓬勃發展,泉州新興的生物醫藥產業可吸引臺灣省高雄、臺南生物醫藥園區藥企合作。
專家點評:泉州生物醫藥產業起步晚、起點低,為實現跨越式發展,可以采取與臺灣合作研發、技術轉移、策略聯盟、相互認證、吸引資金等方式。
新進項目:御漢芳生態科技(增資)、開發區生物醫藥項目。
農業觀光農業將樹立榜樣
泉臺現狀:泉州農業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階段。泉臺農業研究項目上主要有遺傳資源、品種改良、植物保護等。至2005年底,全市已引進臺灣農業優良品種300多個。
合作機會:泉臺氣候相似、作物品種相近。泉州正向現代農業過渡,臺灣受資源和環境制約,致力發展以高新技術為中心的新農業和精致農業,其中需要轉移傳統的種養業和加工業,泉州有較大空間可供接納。
專家點評:泉臺農業合作應該在合作模式上謀突破,泉州茶葉、柑橘等發達產業的觀光旅游以及漁業、生態農業等將是近期重點。
新進項目:大坪觀光有機茶園、亞典生物農業科技園區等。
服務業
金融、物流、旅游合作空間最大
泉臺現狀:金融業上,國家批準福建省對臺小額貿易以人民幣支付。2003年,泉州地區的中國銀行分支機構在實行新臺幣兌入業務的基礎上,辦理一定范圍的新臺幣現鈔兌出業務;物流業上,工業發達致物流需求旺盛,而目前泉州物流企業“散小弱差”,無法滿足需要;商貿業,形成鞋業、紡織服裝、建材等專業會展品牌;旅游業上,臺灣接待外來游客380萬人次,受限于政策,未能更進一步。而泉州是臺胞祖籍地之一。
合作機會:金融業上,臺灣企業紛紛來泉投資,資金流動與生產系統的控管、統籌、規劃等服務功能隨之增加;物流業上,泉州經濟總量日益壯大,交通運輸網絡發展迅速,公路、港口、鐵路航空全方位物流運輸網絡基本建成,通信網絡逐步配套,商品市場不斷健全,為現代物流業發展創造條件。
專家點評:應實現雙向對接,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都可以成為吸引臺胞的旅游項目。
新進項目:東大醫藥物流、泉州大潤發購物中心等。
紡織鞋服、包袋行業高檔機械為主攻方向
泉臺現狀:紡織服裝業雄居全市產業之首。全市紡織服裝企業1萬多家,目前產值已超過千億元。形成紡織原料、面料輔料生產、印染等產業鏈。臺灣由于勞動力價格優勢逐步喪失,整體產業積極尋求擺脫傳統依賴密集勞動的格局,向資金、技術密集方向發展。
合作機會:臺灣人造纖維、尼龍、紡織機械等行業走在世界前列,紡織服裝制鞋行業技術、管理、營銷模式值得泉州借鑒學習。
專家點評:泉臺紡織鞋服、包袋業應以人造纖維、生產機械及先進技術、管理模式等為主攻方向。
新進項目:海峽兩岸時尚創意產業園、白強機械。
建材冶金高附加值的終端產品技術值得合作
泉臺現狀:泉州有建材企業50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37家。以石材業為例,2006年產值達100億元。臺灣勞動力價值高,石板材從世界第2的位置上一直倒退,產值不過20億元;金屬業上,臺灣金屬工業上下游產業鏈完整,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也較為發達。
合作機會:泉臺建材、冶金,要以吸引臺灣先進技術與設備投資為主,以終端產品生產帶動中上游設備制造業投資,提升建材產業技術發展水平。
專家點評:臺灣在建材、金屬冶煉加工技術、市場開拓等方面有很大的優勢,此外,衛生陶瓷、鋼鐵、水泥等企業也值得泉州引進。
新進項目:能量陶瓷、特種玻璃項目。
食品飲料引進技術資金培植產業集群
泉臺現狀:2006年泉州食品飲料生產企業超1300家,總產值189億元。而臺灣產值則為泉州5倍。
合作機會:泉州初步形成茶葉、龍眼、蘆柑等七大食品加工業龍頭企業群體。臺灣人口結構的改變、果蔬原料價格劇烈上漲等因素對食品業影響較大,海外拓展將進一步擴大。
專家點評:引進臺灣經驗、技術和資金,堅持科技創新、食品安全,依托龍頭企業和品牌企業培植產業集群。
新進項目:瑞麥(旺旺)食品(增資)、酒瓶罐裝合作項目。
其他新興產業環保科技將助力可持續發展
泉臺現狀:臺灣生物科技產業、環保科技、納米技術發展較早,優勢競爭力明顯。
合作機會:以納米技術為例,在三至五年內,臺灣納米技術可望在光碟儲存、光顯示器、光學儀器等的應用上有所突破與進展。
專家點評:生物科技、環保科技、納米技術屬于前沿行業,泉州加大這方面引進力度,將有助節能降耗,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新進項目:環保節能水泵、凱瑞生物科技等。□本報記者廖培煌林綠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