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百分之一百的努力
千鈞之任,系于根根毫發!繞月探測工程由五大系統組成,任何一個系統和環節,都關系整個工程的成敗。
衛星系統為保證軌道設計的正確性,邀請全國各地著名的同行專家,對地、月、日復雜的三體環境進行了反復的分析求解,精確設計出飛行線路。
承載運送“嫦娥”任務的大力神——長征三號甲火箭是我國長征火箭光榮家族中的“驕子”,已成功發射14次,但為了確保嫦娥一號萬無一失,工程技術人員對其進行了大量的技術改進和創新,包括采用遠距離測發控技術、應用了控制系統的系統級冗余技術。
負責發射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承擔著發射的組織指揮、衛星火箭的測試技術勤務保障、燃料的加注及發射、火箭一二級飛行段的測量控制,還要為發射任務提供通信、氣象等服務。為進一步提升發射場的綜合保障能力,滿足嫦娥一號衛星發射的技術要求,發射場系統對塔架、高壓系統、加注供氣系統等都進行全面改造。
負責測控的是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及多個航天測控中心、地面站和海上測量船,承擔著運載火箭發射和衛星整個飛行期間的軌道測量、遙測監視、遙控操作、飛行控制等任務,并通過高精度的測定軌,為地面應用系統處理科學數據提供軌道數據保證。為適應嫦娥一號衛星發射的新要求,系統完成了總體技術設計、USB設備改造和18米新天線系統建設、衛星初樣和正樣階段的星地測控對接、USB-VLBI綜合測定軌試驗、飛控技術協調等一系列準備工作。
沖天的豪情,卻不須臾忘記冷靜。2007年2月,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再次提出進一步深入開展設計與生產“兩個百分之百”的質量大檢查—所有單機、分系統和系統總體設計進行全面復查復審,深入到研究室工程組一級,做到“百分之百”;所有產品的生產也要進行全面的復查復審,深入到車間工段一級,做到“百分之百”……
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辛勞和付出,無數的關注和支持,終于換來了一個個“定格”的歷史時刻: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的奔月夢想從西昌成功發射,精確入軌;
11月5日,嫦娥一號成功“牽手”月球,成為中國第一顆月球衛星;
11月7日,以準確進入200公里使命軌道為標志,嫦娥一號完成中國歷史上最遠的“太空長征”;
11月26日,嫦娥一號傳回的“第一幅月圖”完美亮相,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圓滿成功……
中國首次探月的成就和輝煌,被深深地鐫刻進無垠的太空。中國航天再次高高昂起的龍頭,又一次向世人昭示:艱苦奮斗、勇于創新、團結協作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夠不斷創造新的起點,書寫偉大復興的篇章!(據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作者:新華社記者陳二厚黃全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