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加速推進,我國目前已初步形成東部發展、西部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振興的四大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新格局。
2007年6月,成渝地區被批準成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后,國家批準的又一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將進一步增強西部地區城鎮的產業集聚功能和綜合承載能力,優化城鄉資源配置和產業的有效整合,全面推進成都經濟區、成渝經濟區建設,促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再上新的臺階。
2007年12月,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中部地區具有能源、勞動力資源豐富,人口密集、本土市場潛力大等優勢,探索內生型經濟發展道路,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內生型發展模式,促進中部地區崛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沿海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特征日益明顯。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三大城市群三足鼎立態勢的形成,使區域經濟分工協作、互動發展成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東部地區的區域合作與發展全面呈現多層次、多形式、寬領域合作的態勢。
2006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不斷加大工作落實力度,明確了各部門在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中的分工,劃定了中部地區比照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和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的地域范圍,基本確定了這一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