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利好與加息政策或對沖出臺
上周最后一個交易日,滬深股市收盤均大跌逾5%。國際油價持續攀升以及央行加息預期增強,成為大多數市場人士對兩市深幅下跌的解讀。一位資深人士則表示,通脹壓力下緊縮貨幣政策或不可避免,但管理層并非束手無策,針對股市的利好政策有可能出臺與之對沖。
臨近周末,加息傳聞再度襲來。受此困擾,滬深兩市大盤大幅低開,盤中恐慌性拋盤不斷涌出,收盤時兩市超過200余個股封跌停,700余只個股跌幅超過8%。其中,萬科7.28%、保利地產9.53%的跌幅,領跌對利率敏感的地產業。
事實上,加息預期并非完全空穴來風。
美聯儲25日宣布,維持聯邦基金利率2%不變,正式結束了自去年9月以來的降息周期。期間連續7次的大幅降息,被看做是美聯儲20年來最為激進的降息舉措。
美聯儲聲明中稱,影響整體經濟增長的負面因素某種程度上已減弱,而當前通脹風險及通脹預期進一步增強,需要將更多注意力放在控制通脹上。事實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十位決策委員中甚至有一位提出了應該加息的主張。
26日,臺灣貨幣當局亦宣布遠超預期的強硬緊縮措施,在連續第16次加息的同時,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以抑制物價上漲,穩定通脹預期。
由食品和油價推動的通貨膨脹正在演變成一個全球現象,讓各國或地區貨幣當局焦頭爛額甚至無暇他顧。而跡象顯示,這種局面在可預見的短期內還無法徹底改變。
截至目前,對國際油價走勢的最新權威判斷,來自于歐佩克輪值主席、阿爾及利亞能源和礦業部長哈利勒,他預測國際市場油價今年夏天有可能升至每桶150美元至170美元。與此同時,歐佩克成員國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則聲稱,由于市場供應過度,該公司有可能減少原油產量。受此消息影響,紐約、倫敦兩地油價隨后均突破每桶140美元。
周邊多個國家因通脹惡化引發的波動為中國敲響了警鐘。報道稱,印度本月初提高成品油價格約10%,國內物價漲幅迅速躍升至兩位數;而越南高達25%的通脹則引發資本大量流出和股市暴跌,使越南經濟陷入危機。
從國內環境來看,未來通脹形勢也不容樂觀。盡管受食品價格漲勢趨緩的影響,我國5月份CPI漲幅從上月的8.5%大幅回落至7.7%,然而成品油和電力價格上調的間接影響不容忽視,將拉動新一輪通脹。同時,當月PPI漲幅創新高至8.2%,也顯示上游產品向下游消費品傳導的漲價壓力很大。
針對國內通脹形勢,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表態稱將采取“更有力措施”。分析人士稱,這顯示在貨幣政策的取舍上,決策者正將物價穩定作為更加優先的目標。從加息、提高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人民幣升值三大措施來看,目前央行選擇加息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他認為,美元走弱和美聯儲連續降息一直是人民幣升值的最大壓力來源,而現在這種狀況正在改變。此外,上半年押注于人民幣升值的國際熱錢急劇飆升,使得我國的匯率管理工作變得更加復雜。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放緩,將可能成為阻止國際投機者的一個信號。而至于準備金率,由于剛剛實施了連續兩次上調,目前再度提高的可能性也不大。
中銀國際日前的一份報告也預測,對抗通脹仍將是央行的重要調控目標,未來適度加息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
對于目前積弱難返的股市而言,加息無疑將給資產價格帶來進一步下行的壓力,甚至將成為股市“不可承受之重”。不過一位資深市場人士對此認為,從中國建筑、光大證券、中國南車等先后上會,以及證監會督促上市公司規范運作、五部委聯合發布企業內控規范等來看,管理層或是胸有成竹引弓待發。如果加息等緊縮貨幣政策如預期出臺,與之對沖的針對股市的利好政策則有可能出臺。他進一步表示,政策動向或可從近期一些權威調查中覓得蛛絲馬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