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木鑾:中國有望實現參與國際油品定價 近日,香港成立了一家以燃油期貨為主的商品交易所。根據有關報道,這個交易所目前仍未獲得香港證監會的執業牌照,但是其他的準備工作穩步進行。如果不出意料,明年第一季,該所將開始燃油期貨合約的交易。
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卻一直沒有參與國際油品的定價權。據稱,香港商品交易所的成立將有助于中國在國際油品市場上發揮作用。從全球市場來說,目前有兩個最有代表性的價格指標:一是紐約期油價格;另一是倫敦布倫特期油價格。油品定價的程序就是先參考這兩個指標,最后再根據石油本身的產品質量來最終確定。目前亞洲的油價主要參考迪拜和阿曼每月公布一次的原油價格,這樣的結果就是油價變得很貴。而如果中國能夠透過香港地區這樣的國際交易平臺,相信應當有改觀的可能。
香港的資料顯示,這是一家注冊股本僅為兩港元的殼公司。而其發起股東泰山石化的市值也只有19億元港幣,但是,三個方面的因素加重香港商品交易所發揮影響力的可能:一是中國希望在油品定價上有發言權,而香港則希望可以發揮平臺作用;二是,交易所的結算是用美元進行,有利于定價權的發揮。目前,內地有三家大型商品期貨交易所,分別位于上海、大連及鄭州,三個交易所去年10月公布的交易金額為當年首8個月成交達22萬2000億元人民幣,數額巨大,但這三個交易所目前還是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因此,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國際市場買家和賣家的進場和交易;三是香港商品交易所的掌門人張震遠的身份比較特殊。這人多年來是半官半商的身份,他早年畢業于美國的一所學校,并在后期獲得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現任香港市區重建局主席。
一個商業交易平臺的建立如果能增進中國石油定價權,并且有助于緩解中國高油價之苦,未嘗不是好事。但問題在于,不管中國今后在國際油價定價中產生多大的作用,甚至也有可能左右國際油價,但是國內的百姓的處境如果沒有改善是不應該的。按2006年12月出臺的 《關于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指導意見的通知》和國資委的相關解釋,石油石化是國有經濟將保持絕對控制力的行業。此后也有一系列的文件和規定表明,不管是上游還是下游,今后國有經濟的壟斷局面將會增強而不是弱化。在壟斷增強的前提下,國際油價再低,國內的油價也可以抬得很高。油價抬得很高的理由是非常容易找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