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新勞動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于年初開始生效的新勞動法經過半年的運行,給我國經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許多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因無法適應人力成本提高所帶來的沖擊,首當其沖受到了波及,這對中國制造的能力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其中廣東地區、溫州及晉江等地區的鄉鎮及外資企業因利潤下滑而出現倒閉現象。但在一項關于新的勞動法是否造成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緩慢的調查中,有接近一半的人認為影響不大,是對一些行業的重新洗牌,以求得更快的發展。
3. 從價格的角度看 從價格的角度看,一是連續5年兩位數高速經濟增長對價格上漲具有滯后影響;二是消費指數上漲表明的價格上漲;三是世界通貨膨脹率上漲加大了我國輸入型通脹壓力;四是能源、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推動成本上漲。這些因素對我國2008年價格上漲形成巨大的壓力。
4. 從出口需求角度看 一是世界,尤其是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增速明顯回落,導致我國出口增速進一步回落;二是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人民幣升值、能源、原材料價格上升、勞動力成本提高等增加出口行業的成本,抑制出口快速增長。
5. 從消費需求角度看 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城市和農村低保對象的補助水平的提高、第29屆奧運會的召開、以及政府在救災方面的支出都將進一步拉動消費需求的較快增長。
6. 從投資需求的角度看 從投資的角度看,既有促進需求增長的因素,也有抑制需求增長的因素。刺激需求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政府換屆,各地發展經濟的積極性都比較高,將帶動投資需求的增長;二是去年新開工項目增加較多。據統計,2007年城鎮500萬元以上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31.1%,增幅較大,將形成今年的投資需求;三是災后重建修復工作,包括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的修復和重建,房屋等生活設施的重建,將刺激投資需求。抑制需求增長的因素包括:一是從緊的貨幣政策以及有關的土地政策、產業政策、環保政策等將抑制投資需求;二是世界經濟增速減緩將降低我國出口行業的投資需求。
綜合以上分析,從經濟增長周期來看,我國這一輪的增長還沒有結束,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全國經濟形勢對印刷行業影響
印刷工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近年來,我國印刷工業以年增長率高于10%的速度發展,略高于國家GDP產值的增長速度。在過去的10年間,印刷市場以驚人的速度在擴張。據稱2007年我國有注冊印刷企業99787家,從業人數為340.5萬人,年產值已經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占到國家GDP總值的2.2%左右,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在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印刷工業在GDP中所占比例在1.5%-3%之間,可見中國印刷業已經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