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亞洲證券首席經濟師陳興動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
過去七年,中國在做經濟發展規劃的過程中,奧運概念對某一些政策的制定和發展產生了影響,比如節能減排的發展戰略。奧運本身的發展特別對環境起了一個很好的作用。 當時國際奧委會提出了很多的要求,中國也做出了很多相應的承諾。這些在從全國到地方的規劃中都有所考慮與體現。如果沒有奧運,可能許多地方沒有那種意識。從這個角度來講,奧運的作用未必能夠表現在數字上面,比如增加了多少GDP。我覺得開奧運是對中國過去30年經濟發展做的一個很好的總結,意義是非常深遠的,不會隨著奧運結束消失。
從小范圍來看,奧運會的發展對北京及其他協辦城市,比如青島,天津,遼寧,上海等,有積極和直接的作用。比如各城市的基礎設施,在奧運之前便得到了盡可能改善,改善最明顯的是北京。七年以來奧運對北京經濟發展的推動是直接的。一個有助理解的角度是對有奧運和沒有奧運兩種情形進行比較。如果沒有奧運,恐怕北京的基礎設施,像地鐵建設,十年以后才能達到現在這個水平。
另一方面,既然很多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前了,那么未來的發展肯定會受到影響。奧運之后,這些城市未來的發展需要去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比如北京,就面臨未來怎么加快發展服務行業的問題,讓服務業占其GDP的比重上升。
一個很受關注的問題是奧運后奧運城市的房市會怎樣。從北京住宅市場來看,需求可分為五塊:剛性需求(沒房而需要有房),改善性需求(買更好的房),拆遷需求,城市化需求,及投資和投機需求。我的判斷是,過去幾年北京房價的基本需求應來自前面四個部分,投資和投機需求最多不超過20%??但這20%的需求,對房價的影響非常大;同時,這一部分的需求也受到奧運概念的影響。投資和投機需求會跟隨著北京未來的發展情況而變化。奧運過后,我覺得北京房地產即便是不往下跌,向上漲的力量也是非常有限的。而其他奧運城市,價格還不是太高,同時前面四部分的需求仍然還非常強勁,所以它們的房市還會繼續反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