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經濟面臨調整。由于受國內宏觀調控、銀根緊縮、新《勞動合同法》的頒布、人民幣大幅升值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破產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德意志銀行的報告稱,今年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生產低端產品的中小型出口企業將有兩成倒閉。2008年甚至被稱為中國中小企業的“過冬年”和“死亡年”;企業競爭力偏弱、抗風險能力差的部分中小企業正在被肅清出局。
眾多中小企業主應該如何應對變化的政策環境和經濟環境呢?應該如何增強內力,跨過這道“生死劫”?其中的強者,又該如何抓住調整期的機會,讓自己脫穎而出呢?
在這個特定的時期,政府對中小企業和創業者群體的“軟孵化”和思路輔導,尤其顯得重要。作為北京科技企業聚集的腹地,中關村(4.25,0.05,1.19%,吧)海淀園管委會已經走在前面,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方法。由海淀企業培訓中心主辦、贏階創業學院承辦的創業企業輔導示范工程已經卓有成效的開展了兩期,重點幫助了60多家中小企業,9月7日,第三期輔導正式開始,海淀區區長助理、海淀園管委會綜合辦公室主任付首清,華旗資訊集團總裁馮軍及近百名科技型中小企業家出席了三期輔導的啟動儀式。
創業企業輔導示范工程本著“破解發展難題、分享實戰經驗;走近資源領袖、提升發展平臺”的宗旨,通過持續選拔,挑選園區內有發展潛力、有學習意愿的企業,對其領頭人開展為期5個月的輔導工作,內容涉及商業模式設計及優化、團隊搭建和激勵、資源尋找及整合等等,并對企業一把手輔以與融資專家或行業專家的一對一咨詢輔導。
前兩期畢業企業表示,五個月的系統輔導對企業的實際幫助作用很大,使自己的“企業家思維”有了突破性的提升,具備評估商業機會的能力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了。這些畢業企業全部在這個 “死亡年”里逆風前進,穩步發展,有的甚至還實現了高速增長。
能夠入選創業企業輔導示范工程的企業畢竟是少數,那么對于園區內大多數中小企業,該如何幫助他們平穩度過這個特定的時期呢?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開辟先河,推出了 “專家面對面活動”。這是針對中關村科技型中小企業家群體展開的一項公益的創業診斷和咨詢服務。活動每周舉辦兩次,每次有兩位專家到場和企業進行60分鐘的深度面談,幫助中小企業家發現問題、聚焦問題,調整心態,強化自身實力,從容面對政策和經濟環境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