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發(fā)展改變了股票市場的生態(tài)結構,博弈的對象和方式都發(fā)生了變化。基金的迅速壯大使“坐莊”行為難以為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基金是莊家的天敵”。2002年后,基金規(guī)模超常規(guī)增長,影響越來越大,2001年至2005年的熊市可以看作是基金消滅“莊家”的過程。當股市跌到1000點時,昔日“莊家”基本上被消滅,因此股價見底。
2005年后的股市博弈主要是基金之間的博弈。對于2005年后的機構投資者而言,從眾行為表現(xiàn)得越來越明顯,市場形象的比喻是“抱團取暖”。這與基金經理的考核制度直接相關。決定基金經理的薪酬及獎金的是自己管理的基金凈值增長速度在行業(yè)內的排名,如果采取獨立的投資策略,基金經理下課的風險將很大,于是大家的投資行為必須高度一致。這就是當前基金的“囚徒困境”。因此,基金可以穩(wěn)定市場的結論在我國的股票市場里是不成立的。
要使深處“囚徒困境”的基金經理擺脫“困境”,需要足夠的時間和外在環(huán)境。那么,什么因素對市場起關鍵的作用?答案是“趨勢”。只有當市場發(fā)出明確的上漲趨勢時,基金經理們才會傾向于增加倉位,出現(xiàn)買股票的從眾行為。
結合當前國際及國內經濟基本面的情況,期待股市大幅度上漲的理由已經難以成立,我們應該為可能到來的冬天多做些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