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席卷美國、影響世界的金融風暴的沖擊下,國內企業選擇了冬眠、內遷、升級等不同的過冬方式,然而對于風險投資來說,冬天才是它們捕獵的更佳時節。這是日前深圳中國高交會創業家論壇上多位風投老總們發出的明確信號。
金融風暴對風投是機會
“面對這場經濟危機,很多企業選擇了冬眠,企業家笑言到外面旅游個三五年,還有的選擇了內遷或升級。選擇路徑的好壞不能一概而論,但我們能不能采取積極應對的態度,從這次危機中找到機會,甚至是大的機會,作為我們新一輪創業的起點呢!”10月14日,在高交會 中國創業家論壇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擲地有聲地問道。他表示,希望將用10年時間打造世界級農牧企業。
財大才能氣粗,對于投資范圍橫跨養殖、飼料、乳品、化工、金融、商貿物流等多個領域的大集團掌舵人,劉永好在擁有雄厚資金和多種選擇時,自然更加從容。然而,對于更多還處于創業期的中小企業來說,大環境帶來的恐怕更多的是寒意。
“(大環境)對企業來講不是好事,因為你的購買力受到了影響。但是對于做風險投資,尤其在中國做風險投資來看不是壞事。2001年美國發生了9•11事件,當時納斯達克掉到了1400點,現在來看,我們取得很高回報的公司,基本上都是那個時候投的。”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全球常務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熊曉鴿說。
“所以,做風險投資的人不是只看著股市。做風險投資第一看市場規模,第二看你的產品和服務有沒有吸引力;第三看團隊。團隊最重要的是執行力和應變能力,有了這兩個能力,你會做得很漂亮,這樣的公司最后會取得很大的回報。”熊曉鴿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