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美國銀行宣布以每股29美元的價格收購美林。由于淡馬錫在去年12月入股美林時簽訂有“選擇性投資條款”,在執行調控后投資成本變為每股23美元,借此實現賬面盈利約15億美元。
實際上,中國的金融機構對于投資中類似的保護類條款完全不陌生。四年前,匯金公司在為建行、中行引入戰略投資者過程中,也給了美國銀行及蘇格蘭皇家銀行(RBS)以保護性條款。
但在四年之后,中國的金融機構們提著錢袋子去尋求戰略投資機會時,卻并沒有記得用保護性條款來保護自己的投資。無論是中投公司投資黑石、摩根士丹利,還是國開行投資巴克萊等海外投資都沒有保護性的條款,只能任由投資在市場的下沉中縮水。
“談判技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投資的心態。”一家國有銀行負責戰略收購的人士告訴記者。
海外機構的保護性條款
此前,在建行、中行的引資過程中,保護性條款是受到爭議最大的條款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