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年來農業生產成本提高,增加農業補貼被認為是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的重要措施。根據徐祥臨2007年在湖南雙峰縣所做的調查,2006年,該縣一畝種了兩季的水稻田年純收入只有392元。
“從現實來看,增加農業補貼非常必要,必須讓農民在土地上的投入獲得社會平均利潤,才能夠真正激發他們進行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徐祥臨曾經考察過日美等發達國家的農產品(行情論壇)價格形成機制。他認為,理想狀態是使農產品價格提高到可以使農民獲得與進城務工相近的收入,也就是說,讓城鄉居民的收入均等。
據了解,目前中國的農業補貼多采取“補地頭”的方式發放,即按照土地的數量發放。經常在鄉村進行調查的李實發現,這種方法的效率不高,有的農民拋荒了或轉租給別人,依然可以得到農業補貼。
“應該在農業補貼發放的操作層面制訂出更能體現政策設計初衷、更能刺激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具體措施。”李實建議。
金融危機正面擊中機電行業 提高出口退稅率,這對面臨前所未有挑戰的外貿企業來說絕對是一個利好信號。
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提高服裝、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附加值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支持優勢企業和產品出口。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5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