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億元改善農村環境
農村人居環境和基礎設施改善,是新農村建設的又一重要內容。去年,我市啟動了第二輪“百千”工程,圍繞垃圾處理、污水處理、道路硬化、衛生改廁四個重點,以項目化形式推進村莊環境整治。
過去,一提起天臺縣雷峰鄉崔一村,很多人腦海中都出現這樣的情景:豬舍、牛欄遍布,露天糞坑隨處可見……而今,崔一村變了模樣:房舍整齊,街道干凈,村頭建起了文化公園。這是雷峰鄉開展“垃圾革命”的一個縮影。該鄉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農村垃圾生態化處理新路徑,改變了全鄉長期以來臟亂差的面貌。
在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我市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去年,我市共完成投資2.6億多元,新增供水規模每天5.7萬噸,解決了44.4萬農村人口的飲用水安全問題。溫嶺市澤國鎮株松村經濟相對落后,路燈不亮,自來水管網老化,宅基地安排不下。去年該村積極修復改造自來水管網,讓全體村民用上了清澈潔凈的自來水,結束了部分村民幾年用不上自來水的歷史。
11萬農民進學堂“充電”
農民創業能力如何,直接關系著收入和生活水平。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民的創業創新能力,全市各地積極探索并改進培訓方式,不斷加強公共服務,為農民創業搭臺鋪路。
今年2月3日,在天臺縣平橋鎮后村,有識之士發起的經濟發展協會成立了,創業農民從此有了貼心的“靠山”。
該協會目前共籌集到資金200多萬元,有創業愿望、有一定技術、有好的創業項目并且信用度良好的村民,都可向該協會申請借貸5年的免息啟動資金。
去年10月11日,市區103名農民走進臺州廣播電視大學的課堂,開始為期3年的大學生活。隨著我市百萬農民素質培訓工程的實施,農民大學生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支生力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