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日趨變暖,陸續發布的一季度經濟數據也給我們吹來陣陣暖風。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全國企業景氣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家信心回升,一季度全國企業景氣指數也出現降幅明顯收窄的跡象。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發布最新統計,一季度我國汽車總銷量達到267.88萬輛,奪下全球汽車銷量第一的寶座。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PMI指數(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達52.4,連續4個月回升,對此,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PMI指數的連續回升以及他在調研中感受到的各地顯露出來的積極變化,不僅表明中央擴大內需、促進增長、調整結構、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的一攬子政策已經明顯見效,而且意味著中國經濟很可能已企穩回暖。(4月10日《人民日報》)
其實經濟企穩,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也是我國宏觀經濟調控所取得的結果,說白了是中國對世界經濟負責任的態度,也是中國信心的力量。
世界金融危機來的太突然,或許金融危機在美國已是“蓄謀已久”,從次貸危機到雷曼兄弟的倒掉,正是金融危機四伏的過程,那么美國經濟的喘氣影響了世界,也危害了各國民眾,作為中國更是受害者。但是“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不管是金融危機的制造國,還是受害國,都要負責任,而不是各顧各。那種“只選對的,不管錯的”的思想是將困難轉嫁給別人,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應該是拋棄。
作為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大國的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無論是決策者,還是普通老百姓,都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國家不斷加大民生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力度,進一步提振經濟信心,促使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從而改變民生,發展民生,讓老百姓感受到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實惠,讓老百姓安居樂業。
隨著政府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經濟回暖的有利因素也在積累、在增加,據分析下半年的經濟會有明顯回升。因為PMI指數是快速及時反映市場動態的先行指標。它的變化情況已經說明了這一切。
中國經濟的企穩也非一日之功,而是我們積極實施的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經濟政策所取得的實效,同時也是推動科學發展上水平,經濟上臺階,改善民生的一個有效方面。促進經濟的穩定,也是關注民生,解決突出問題的一種方式。經濟發展了,危機沒有了,民生就會改善,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才能讓老百姓盡享。
|